观察|别让时代的快车抛下那些蹒跚的身影
读特评论员 胡蓉
2020-08-30 17:45

今天,让我们关注一个与飞速向前的时代渐行渐远的群体,那就是老年人。

先来看的几则新闻:在辽宁大连,一位老大爷想坐地铁,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码也无法出示健康码被拒绝进站;在江苏镇江,几位老人准备乘公交车,还是因为没有健康码而被拒绝上车;还有的老人,到医院就诊,却被告知因疫情取消现场挂号,必须下载手机APP预约。

其实,老年人的碰壁并不是因疫情才开始的。2018年媒体就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老年务工人员想回家看望女儿,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可能是没有智能手机而买不到票,即使他跑了6趟火车站。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在生活中就能看到许多这样无助的身影,他们踌躇在需要快速通过的红绿灯路口、拿着现金却被拒收、对着自助服务机一脸茫然……

也许,此时你会想起自己远方的父母,甚至会想到自己也到了年迈的那一天……必须承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另一些人挖下了深壕、竖起了高墙。

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不应该只有更快、更高、更强这一类标准,而应该看它的人性化和包容度,是否让每个群体的生活需求都得到基本保障。善待老年人还有着极其迫切的现实意义。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22年左右,中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目前,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显然,眼下我们的社会并没有为这一切的来临做好准备。

打造一个对老龄人友好的社会,靠良知、靠呼吁,更靠在实操层面上的努力。事实上,很多道德缺陷就是实操缺陷造成的。在上述几则新闻中,这些老年人都是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时遇到了障碍。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与百姓日常生活最为相关。公营机构提供服务时就不能让被服务人牵就自己,而应尽可能考虑如何满足对方的需求。无论是买票还是就医,不能假定所有人都有智能手机、都能熟练操作;当发现服务存在缺位时,就应该立刻补足。

有研究报告指,中国的老龄化也带来产业发展契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2020年超8万亿,2030年将超16万亿。但我更想说,在开挖产业金矿前,请先保障老年人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木桶理论来衡量,如果由最长的木板决定,那将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如果由最短的木板决定,才会迎来一个友善文明的和谐社会。两种选择间,其实不难做出抉择。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评论员 胡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