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 | “高校把成绩单寄给家长”,不妨把试错的自由交还给大学生
晶报记者 余梓宏
04-11 09:04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近日,关于高校把成绩单寄给家长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热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有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称,其学校给家长寄去了期末成绩单。而这并非个例。在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称其就读的高校也会将成绩单寄回家中,有的还附专业排名,有的以短信形式向家长发送学生成绩,有的会在学生“挂科”时通知家长。

相信大部分人对“家长要在成绩单上签字”这样的要求并不感到陌生,甚至求学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认同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为什么到了高校,这件事就变得有点令人诧异和错愕呢?原因就在于,大家对大学或者大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期待。

上大学并不是简单地进入下一个求学阶段,而是意味着成年的开始。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肩负起责任。另外,高校也应该给予学生能独立探索的自由度,而不是延续高中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沿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冲刺。因此,给家长寄成绩单,让成绩重新变成一种压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缩窄了学生自我负责的空间。

当然,不难理解一些高校的本意——为了保障家长的知情权。毕竟经历过高考高强度的洗礼过后,的确会有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就彻底松懈下来,甚至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最终导致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学无所成。如果让家长提前知悉学生的在校情况,或许能通过家庭这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一些帮助。

然而,如果仅仅是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又将陷入唯成绩论的怪圈。冷冰冰的数字无法全面地评判一个学生,在大学里,也应该允许每个学生有不一样的追求,未必只能“卷”成绩。因此,高校不妨做出一些新的探索,改变原有单一的评价体系,“成绩单”未必只是考试成绩,还可以是社团表现、实习经历等等,通过以多元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充分探索自我。

近段时间以来,高校建立家长群、设立家委会等新闻传出,总会刺激到大众的神经。大家忧虑的是,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如今是否逐渐“巨婴化”。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先成人,才能成事。高校和家长都应该学会放下焦虑,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只要不触及法律法规底线,不妨把哪怕是试错的自由交还给大学生。

说到底,进入大学后,学生就已经成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规划其人生方向的责任既不属于高校,也不属于家长,他们能提供的都只是从旁协助。最终其人生的航道驶向何处,还是得由他们自己来掌控。

编辑 阎建伟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