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国际机场、6个港口码头、5个对外开放口岸……前海合作区贯通关、汇、税链条,助力跨境电商“阳光化”发展,畅连大湾区港口资源,发挥海陆空联运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外贸业态和模式,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凸显。
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企业经前海合作区内口岸进出口3333.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0.2%。其中,出口2857.4亿元,同比增长24.3%。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贯通关、汇、税链条,跨境电商“阳光化”发展
前海是深圳跨境电商出口货物的重要通道,同时具备综保区、自贸区等政策叠加优势,以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为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前海合作区内实行跨境电商出口“关汇税一体”阳光化监管业务试点。
通过深圳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银行和海外电商平台系统互通,获取订单、收款单和物流运单的原始数据,并规范向海关申报,实现从报关到结汇全业务线上办理,海关数据和结汇数据的贯通捆绑,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收结汇“阳光化”。
记者了解到,依据9610出口申报数据,进行规范收结汇和向税务机关规范申报出口免(退)税,实现关、汇、税链条贯通,贸易真实性可相互印证。该模式使企业结汇周期由3天以上缩短到1天以内,结汇成本下降80%。
晟湾宏达(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孙佳楠董事长说,跨境电商出口“关汇税一体”阳光化监管业务促使各个环节联结和互通,便利企业运营,切实地降低经营成本,为企业资金流转和生产提供很大帮助。该模式下,全年企业业务量预计能达到80%以上增幅。
畅连大湾区港口资源,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日益巩固
3月25日,一批电烤箱等家用电器,通过“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在中山外贸码头办结通关手续,经驳船“穗海韵688”运抵蛇口港后,通过国际货轮运往印度、法国等国。
深圳港西部港区是珠江口水域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珠三角地区小型船舶多经此处进出香港。通过“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共享港口代码,一次性完成申报查验手续,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全程监管,做到枢纽港和支线港运行一体化,实现货物在湾区各码头间“全天候”水路调拨,24小时运输不停歇,无缝衔接江海物流。
深圳港西部港区,集装箱货轮与各类驳船在海面上交映生辉。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截至目前,以深圳西部港区为枢纽港的“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已达30条,今年前2个月累计监管进出口集装箱5.2万标箱,同比增长65.7%。
发挥海陆空联运优势,打造货物出口候机“卫星厅”
为有效串联前海合作区内航空口岸、海运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前海服务中心再升级,推动落地国内首个“机场货运安检前置站”,支持企业将订舱、集货、分拨、安检等环节由机场货站前置到前海综合保税区,使深圳机场出口货物在前海享受候机“卫星厅”服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海空港畅流计划”改革,将前置安检等服务与预报关、智能审图等措施结合,指导国际货站改造卡口及查验场地等软硬件设施,实现出口货物“智能分流、顺势查验、嵌入监管”。
深圳市美邦运通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跃说,自2022年前置安检项目正式运作以来,已有2.6万余吨出口货物享受到便利,节省物流成本约30%,货物从前海到达机场后,叠加“海空港畅流计划”,查验耗时减少90%以上。
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