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湖南、北京等地的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已相继出台“过紧日子”的具体措施方案。
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官网3月21日消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习惯过紧日子重要要求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从严格预算执行、规范政府采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机关日常运行成本、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等七个方面做出具体化规定,将过紧日子要求常态化落实到日常服务保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在机关事务系统成为习惯和常态。
《方案》明确,对项目支出实行全流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对评价结果较差的适当扣减预算额度。按月通报预算执行进度,连续3个月支出进度未达到最低要求且无充分理由的,统筹调剂使用其经费。年终结转资金较多且无合理理由的,按一定比例调减其下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方案》要求,严格审核“三公”经费支出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公务用车加油、维修、保险实行“三定点”政府采购,公务接待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从源头把好“三公”经费支出关,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方案》提出,要持续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应坚持修旧利旧原则,能从公物仓调剂使用的一律从公物仓调剂,打印机、复印机等可以通过共享实现办公目的的设备一律共享使用,其他设施设备能修旧利旧的修理后继续使用,尽量减少办公设备采购和重复配置。严格落实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管理办法,安装使用节能型灶具等设备,营造崇尚节约节俭的氛围,引导干部职工养成厉行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方案》强调,继续采取调配使用一批、划转注资一批、跨层级调剂一批、等价置换一批、出租拍卖一批、转化利用一批的方式深挖办公用房潜力,从严控制新增办公用房配置。严控政府性楼堂馆所维修改造和新增租用办公、业务用房,力争本年度自治区本级再消减20%在外租用房产,节约租金支出。对2024年自治区本级大中修项目、局属维修项目从严审核、从严管理,非必要不实施,全面节约维修改造资金,把能省的钱全部省下来。
稍早前的3月8日,湖南省机关事务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关于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十条具体措施》(简称《措施》),从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共机构节能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养成习惯、成为常态。
《措施》明确,办公用房维修坚持保安全、保基本,2024年省本级办公用房维修经费压减40%;办公区物业实行服务项目定额管理,不得超出国家标准和预算金额;除安全原因外,更新公务用车必须同时达到使用年限超过8年、行驶里程超过25万公里的条件,仍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严格落实公务接待突出问题“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提倡在机关食堂开展公务接待,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机关食堂“一卡通”。
聚焦节能降耗和资源节约,《措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做到“三必须一带头”,因地制宜加快办公场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宜建尽建”推进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倡导节约行政办公资源。2024年全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比上年下降3%以上。
公物仓建设运行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减少财政新增支出的有效途径。《措施》鼓励各地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建设公物仓,具备条件的单位可以建设虚拟公物仓,将自建公物仓逐步纳入省级公物仓平台“一网汇聚”集中管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用仓,将单位低效闲置、超标配置的公务用车、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通用资产,交属地公物仓管理;新增通用资产配置需求的,应通过机关事务部门前置审核,优先从公物仓调剂。
充分发挥监督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措施》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100%的省直机关、95%的市县级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评选100家公物仓创新建设(应用)单位,建成节约型食堂45家,开展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机关运行成本统计结果通报,选树一批“新时代红管家”典型。
“三湘时评”文章指出,《措施》中的“每一条措施都聚焦细节处,充分体现了‘富国之术’在于‘惜费’的道理”,“机关单位等习惯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不办事,而是将厉行节俭、反对浪费贯彻到工作生活中的各方面,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民生实事。”
更早前,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今年2月宣布出台19项具体措施,提出了“充分发挥公物仓调余补缺、资源统筹作用,力争入仓资产数量、调剂资产数量同比提高50%以上”“加强城区搬迁腾退房产和土地调配使用,力争三年内解决市级机关本级租房办公问题”“紧盯公务用车使用效率,积极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全流程做好调配管理”等要求。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今年1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关于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的问答中提到,“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上下功夫,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乱花,集中财力办大事。”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