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因读书月结缘港中大(深圳),因大学文化加入港中大(深圳)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文 记者 刘真/图
03-21 15: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3月中旬,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的一则微博:“我已于3月1日就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在此向大家致意!”引起大量转发。近年来,因读书月和各区图书馆的邀请,葛剑雄是深圳的常客。2022年11月,他来到港中大(深圳)学勤书院,为同学们带来关于城市文化的深度对话。正是那次的到访,奠定了葛剑雄的正式入职。“我入职的时间是3月1号,2月29号早上我从新西兰回上海,第二天一早就过来了。”

葛剑雄教授是如何结缘深圳、结缘港中深的?3月21日,深圳特区报记者在港中深对葛剑雄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葛剑雄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

结缘:从读书开始

深圳特区报:2022年,您来港中大(深圳)给师生做讲座,那个时候,想过有一天会来学校工作么?

葛剑雄:当时一点都没想到,我好奇地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安排我去这所大学做讲座。”他们告诉我,港中大(深圳)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校长经常去听人文方面的讲座。果然,活动当天徐扬生校长来了,现场还提问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徐校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猜,那次讲座后,他萌生了请我来的想法。所以,我很感谢读书月的安排。

2022年,葛剑雄来港中大(深圳)作讲座。

活动后,学勤书院联系我。我发现,这所学校的书院跟别的大学不一样,4年里,书院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提供形式众多的教育机会。再后来,徐校长请我在学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话。我觉得当时自己发挥的不错,现场效果也很好。然后,我就收到了入职的正式邀请。完全出乎意料,在79岁时收到工作offer。我觉得有必要跟校长再见个面。

去年12月份,徐校长带着几位院长来了。校长很真诚,同时,他的育人理念跟我是契合的。他说:“港中大(深圳)的图书馆不缺做管理的人,希望您来,能在学校里多做一点讲座,把国内外先进思想和学者请到学校来,聚合更广泛的资源。”我跟徐校长介绍了我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做事理念,他非常赞成。就这样,我决定加入港中大(深圳)。

深圳特区报:您去过60多个国家,年近80,依然“玩心”不减。从上海到深圳有1500公里,请问,深圳的哪些元素吸引您来?

葛剑雄:深圳这些年我几乎年年来,来参加深圳读书月活动,好多图书馆我也都去讲过课,有两个图书馆跟我的关系很密切,一个是盐田图书馆,一个是坪山图书馆。所以对深圳这座城市我并不陌生。了解一个地方,光走马看花是不行的,得生活一段时间,了解城市肌理。我在美国待了一年,在英国三个月,在日本半年,在法国一个月。文化就是这样,它的特点不是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是要看其内在深层次的东西。我将在深圳生活三年,在一所新体制的学校发挥作用,同时,进一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

磨合:建成一流大学图书馆

深圳特区报:现在很多大学生把图书馆当作复习考试、写论文的抢位场所,4年下来,图书馆有什么书,学生们并不知道。您觉得大学图书馆,定位应该是什么?学生该如何用好这一资源?

学生在港中大(深圳)图书馆看书。

葛剑雄:固有的思维下,图书馆就是看书的地方。如今这个时代,书的本质没有变,但阅读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像咱们图书馆,每年花2000多万采购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因为理工科、经管类、法律类方向的师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而且,电子资源海量,也方便检索。

从功能上来讲,图书馆到底要起什么作用?第一,它应该是大家获取知识、信息的地方,但如果只从是否到图书馆来看书、借书衡量一个人的学习用功程度是不适用的。第二,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各种信息、各种人、各种观念、各种行为交流碰撞、发展创新的地方。图书馆是公共空间,可以说是学校里最主要的公共空间。这里可以放下全校最大的屏幕、最新的游戏软件、最新的3D打印设备,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的人自由聊天,专题辩论,随心所欲。如果达到如此效果,图书馆才是真正的天堂。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书墙。

深圳特区报:请问您的馆长工作计划是什么?

葛剑雄:港中大(深圳)图书馆的建筑理念很新,但缺少空间分割、内外有别。作为一所深港合作办学的典范,应该有国外书籍、国内书籍、教师专区、校外专区等划分。同时,图书馆专业馆员很重要。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要起到学术引领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图书,更要告诉读者某个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最新的发展成果。世界上很多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拿到课题后,不是先问老师,而是到图书馆找相关学科的馆员,了解学术动态、学术前沿。今年,港中大(深圳)在校生人数要扩大到25,000人左右,下一步我们要加强调研,给学校提交方案:优化空间、培养专业馆员,让港中大(深圳)图书馆符合一流大学的定位。

期待:城市活力在于开放

深圳特区报:这些年,您去过60多个国家,在您看来,深圳是什么样的地方,如何保证其发展活力?在您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又是什么?

葛剑雄:深圳的活力来自全世界。

首先,深圳的开放是主动的,其移民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城市,而且移民不仅来自于国内各个地方,更来自全世界,这就形成了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赋予城市发展的活力。

其次,深圳在持续开放。深圳随时欢迎五湖四海的人们,移民源源不断。这对于深圳保持活力来说很重要。同时,“深圳人”有进有出。根据发展需要,城市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也更新原有资源。在这里,资源是流动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我觉得不在于物质层面,而是文化和体制。不同的文化交流是有好处的。如果交流不充分,就不能消除本质上的差异,影响大湾区建设。体制上,无论哪种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域文化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发展,既要保持它的特色,又能够相互交流。从这点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赋予了其发展文化、共同繁荣的良好机遇。

记者手记:

“年轻人要大胆的想,没有好奇心是不行的”

8点57分,葛剑雄教授来到了采访点,比约定的时间早了三分钟。“每天早上8:30,我都会到图书馆转一圈。这是我作为馆长的工作。”从入职到接受记者专访当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葛剑雄已经里里外外把图书馆“扫描”了很多遍,连空调的开关时间都十分清楚。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他指着学校里的壁画说:“这面墙很有意思,画满了画。学校的草地上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环卫师傅很厉害。”

葛剑雄来回复邮件。

请辞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就任港中大(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都是通过微博发布的,当被问及是不是很喜欢使用社交媒体时,葛剑雄表示,新事物出来,只要是对自身有用的,他都会尝试、舍得花钱买。“我在复旦大学,很多新鲜东西都是全校尝试的第一人:第一个装空调,第一个买肩扛摄像机,第一个用数码相机、数码录音机,第一个买手提电脑……我书里有很多照片是当时我在南极拍的,独一份。”葛剑雄对记者说。

也许是中意尝试的原因,他选择在近80岁的时候入职深圳这座“梦想之城”。“我喜欢画画、喜欢阅读,喜欢尝试很多新鲜事物,兴趣很广泛。虽然梦想不是都能实现的,但没有梦想就注定没有希望,所以年轻人还是要大胆的想,没有好奇心是不行的。”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文 记者 刘真/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