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十大佳著——十年百书走进千万家”广东巡展在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安社区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将举办至月底,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深圳原创文学的重要平台,在文学作品中感受深圳包容开放、敢为人先的内涵,体会文学的魅力和精神内核。这是香安社区以文化惠民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举措,持续擦亮香安文化品牌,不断丰富香安文化惠民活动,助推香安高质量发展。
“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看到深圳的佳著,这个活动太好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深圳本土文学的窗口。”家住锦庐的张女士说道。据了解,“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创办于2014年,是深圳市、区联合举办的本土文学图书评选活动,至今已圆满举办十届,评选出百本好书,在深圳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推动深圳原创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品牌。十年耕耘、硕果累累,此次香安社区携手图书馆为居民展出十届60余本精选书籍,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了解,对展览作品的喜爱与日俱增,借阅数颇高!大家用阅读发现更好的自己,文化力量的种子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香安社区将继续深化文化惠民行动,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图书资源,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文化共同发展与繁荣,以书香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附:
首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虚构与诗歌类)
王小妮《1966年》
邓一光《你可以让百合生长》
南翔《绿皮车》
薛忆沩《空巢》
庞贝《无尽藏》
盛可以《他旅行去了》
蔡东《木兰辞》
郭金牛《纸上还乡》
吕布布《等云到》
太阿《飞行记》
第二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非虚构类)
王樽《人间烟火》
张若雪《时代感》
滕叙兖《不信青史尽成灰》
秦锦屏《女子女子你转过来》
魏小河《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王顺建《我做调解员的日子》
许石林《桃花扇底看前朝》
程鹏《在大地上居无定所》
戴斌《舌尖上的乡愁》
刘深《逃出生天:美军“飞虎队”克尔中尉香港历险记》
第三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虚构与诗歌类)
南翔《抄家》
邓一光《深圳蓝》
吴君《皇后大道》
蔡东《我想要的一天》
郝周《偷剧本的学徒》
盛可以《野蛮生长》
陈再见《六歌》
谢湘南《谢湘南诗选》
远洋《重建伊甸园——莎朗·奥兹诗选》
唐子砚《罗马信笺》
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非虚构类)
杨黎光《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
梁二平《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
廖虹雷《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杨争光《杨争光文字岁月》
涂俏《袁庚传》
刘元举《北人南相》
唐诗《清秋笔记》
孙重人《荒野行吟:美国自然文学之旅》
楼乘震《铁骨柔情——当代文化人素描》
王振文《岁月深处》
第五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虚构与诗歌类)
丁力《深圳故事》
远人《我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
张夏《绿灯记》
厚圃《我们走在大路上》
郭海鸿《外乡人以及马》
孙向学《落尘》
郭建勋《桃符》
俞莉《我和你的世界》
李云汉《让所有的河流都通向大海》
姜馨贺、姜二嫚《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第六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非虚构类)
南翔《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
卡雅《非常眼》
张一兵《深圳通史(1、2)》
张黎明《大转折:深圳1949》
王国华《街巷志:行走与书写》
刘深《人民科学家钟扬》
赵倚平《深夜记》
王俊《歌声起处:深圳流行音乐四十年》
笑笑书生《媚眼看深圳》
许石林《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
第七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虚构与诗歌类)
邓一光《坐着坐着天就黑了》
吴君《万福》
陈再见《出花园记》
刘洋(科幻)《火星孤儿》
郝周(童书)《牛背上的白鹭鸟》
孙文波《长途汽车上的笔记》
林棹《流溪》
安小橙(童书)《机器人豆二》
姜二嫚 《姜二嫚的诗》
笑嫣语《临窗的事物》
第八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非虚构类)
丁时照《字里人间》
王樽的《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
张茂的《南方:诗文志》
杨点墨《漂洋过海来深圳》
时潇含《无尽的远方》
赵川《茅洲河》
聂雄前《潇湘多夜雨 岭南有春风》
秦锦屏《万木生芽》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
曾楚桥《人间大爱》
第九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小说与诗歌类)
陈末《月光如豹》
杨争光《我的岁月静好》
张黎明《细妹:与深圳一起成长》
岳立功《白祭坛》
范明《草地边上》
武捷宇《十五日》
林棹《潮汐图》
钟二毛《有喜》
厚圃《拖神》
郭建勋《清平墟》
第十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
(非虚构类)
贺江《深圳文学的十二副面孔》
胡经之和朱海坤《亲历美学风云》
聂雄前《鹅公坪》
南兆旭《深圳自然博物百科》
陶粲明《校园十二时辰》
唐际根《此处葬曹操》
王大可《它们的性》
王国猛《明月清风我》
许石林《戏曲里的中国》
赵川《水润湾区》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爱读书的深圳人# 地铁站里的小读者,2025年3月25日,在地铁2号线侨香站内,一位小读书手捧的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插画设计师,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漫画,读完这本书的小可爱们,就如同书中人物一样,再次看到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 现代城华庭开展演讲专课 2025年9月7日,现代城华庭内氛围热烈,一场聚焦小记者能力提升的“性格色彩与演讲专课”成功举办。活动以“感悟成长力量,传递温暖声音”为核心,通过专业授课与真实分享,为优秀志愿者以及小记者们搭建了学习演讲技巧、涵养共情能力的实践平台。 活动筹备阶段,小记者们便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他们主动承担“志愿小助手”角色,有序完成桌椅摆放、教具整理等工作,用细致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为活动营造了温暖有序的开场氛围。 课程环节,主讲人小雅老师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脉络,将专业演讲知识与个人故事深度融合,让授课内容既具专业性又富感染力。她分享了从童年时期迎合期待却遇否定,到为不让父母失望奋起逆袭,再到克服内心胆怯成长为专业演讲讲师的历程。谈及过往被质疑、让父母担忧的片段时,小雅老师真情流露,现场情感共鸣浓厚。同时,小雅老师引入性格色彩理论,引导小记者识别自身性格特质,并传授“依据性格调整沟通方式”的实用技巧,助力小记者提升演讲的针对性与感染力,现场小记者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学习氛围浓厚。 随后,助老组志愿者依次上台分享。他们以日常助老服务为切入点,讲述了“冒雨为独居老人送物资”“耐心陪伴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等朴实故事。这些没有惊天动地情节的分享,却满含善意与坚守,让小记者们深刻认识到“奉献”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蕴藏在点滴行动中的责任与热爱。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专业的演讲课程,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成长教育。小雅老师的经历传递了“勇敢突破自我、用坚持改写人生”的信念,志愿者的故事则诠释了“以善意对待他人、用行动传递温暖”的价值。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