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地越来越“聪明” “建筑+科技”成行业趋势 | 聚焦深圳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03-07 22: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年来,建筑行业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业态、新模式生机蓬勃,这在“创新之城”深圳体现得更为明显。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深圳重点建设工程纷纷响应“建筑+科技”的行业趋势,高举创新大旗,加快研发并落地应用行业智能化产品,为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积累起新动能。

工地不再喧嚣

机械不停运转,车流来往穿梭,置身其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建筑工地的嘈杂和浑浊。在福田区福华三路与彩田路交汇处,中建二局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核心筒32F结构施工阶段,不久后,这座以“生命之泉”注入“科技之芯”为设计理念的高品质大楼就将崛起,为中心区的天际线添上一抹亮色。

新科技加持下,施工越来越智能。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项目经理梁鹏辉介绍,该项目配置了一套可对施工现场扬尘、噪音等数据进行监测预警并自动控制扬尘喷淋的智能化信息监控管理平台,有效助力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我们自主研发了一种旋挖钻头和清土降噪工具,能规避钻头在原地旋转甩土磕碰时产生的巨大声响,极大解决了钻孔施工时的噪音问题,有效降低了对周边办公及居住人群的影响。”梁鹏辉介绍。

在中建七局六公司深圳大鹏新区安居风铃府项目现场,工人徐师傅拿着电子显示遥控器,手指轻轻拨动后,不远处粉红的腻子涂敷机器人沿着室内墙面“潇洒”几个来回,一道光滑平整的墙面便出现在眼前。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可用于建筑内墙、飘窗、天花板腻子全自动涂敷,具备BIM软件自动规划路径、激光SLAM室内导航,自动停障、智能监测等功能,主要应用于住宅、商业办公楼、公寓、工业厂房等室内装修施工环境。使用后,比过去传统施工节省了3倍人工,施工质量也更高。

“为辅助和替代工人‘危、繁、脏、重’施工作业,项目还投入使用了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履带抹平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混凝土天花板打磨机器人等。”安居风铃府项目负责人说,引入全自动智能机器人作业不仅能有效解决工人资源“紧俏”难题,也有助于加快工期、提高质量,实现工程建设降本增效。

智能融入施工

通过将智能科技融入建设施工,以数字化赋能工程质量管理提升,以智能化突破质量管理瓶颈,冰冷的钢筋水泥也能学会“思考”。

预计今年可实现竣工交付的大鹏新区人民医院项目,建成后将是该区首家三甲医院。在规划之初,为让这个深圳东部的医疗中心高效运转,该项目就提出要建设全光网络建设,打造一套“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大鹏新区人民医院项目建设现场。

“我们希望为项目建设一个坚实的信息化底座。”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全光网络方案赋能下,医生可以实现“秒级”阅片,输液瓶可以第一时间被传感器识别出是否见底,零漫游分布式Wi-Fi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护士PDA移动查房永不掉线,无线网AP与物联网的融合可以为医疗设备“剪辫子”,实现临床数据不中断,打造良好的辅助医疗体验。

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是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粮食储备库。在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融入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虚拟现实等多种先进信息感知技术,对库区实现全方位管理,让粮仓变得更“智慧”。

深汕粮食储备库(效果图)

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可实现库区场景和设备状态动态监控和立体动画显示,展示建筑内部空间及设备核心部件,并赋予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动态画面。如斗提机、皮带机、刮板机、初清筛、组合筛等带料运行时的动画展示,还能显示设备实时状态和历史维护信息。“使用方可以实时监控粮库生产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和稳定,让生产和管理更高效。”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政府工程中加大力度开展产能建筑、零碳建筑、智慧能源、光储直柔等新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加快最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更高层级推动优质建造、快速建造、绿色建造、智能建造。

(图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提供)

编辑 王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