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酝酿改革 覆盖规划建设、运维、考核、退役全生命周期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03-01 09:04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已投入试运行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科技基础设施正成为光明科学城发力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的“科学重器”;由鹏城实验室牵头研制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已支撑近千个国产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任务与人工智能算法发布……

从光明科学城,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再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等重点领域,按照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如何进一步规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

正在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透露深圳正在酝酿一次覆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变革。

创新举措贯穿“科学重器”全生命周期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指深圳市委、市政府规划布局,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支撑产业发展,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

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在大湾区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尽快提升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加快推进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探索创新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管理办法》。

这份《管理办法》中明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筹措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原则,允许并鼓励非本市财政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也进行了分工,其中深圳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设施前期研究、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全过程相关工作;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参与项目前期研究论证,组织实施相关科研计划,布局设施关联概念验证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实施相关产业扶持计划,谋划布局设施关联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载体,培育相关产业集群。

深圳市相关区级人民政府(含大鹏新区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及市政府明确的相关单位等可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及管理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可作为设施建设主要承担单位及设施运行维护单位。

在建设管理方面,《管理办法》创新提出遴选第三方风险管控机构,委派项目管理团队采用里程碑考核方式对设施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加强项目事后监管力度,项目单位应在设施项目验收两年后三年内组织开展自评工作。

最大程度发挥设施经济社会效益

设施建好后如何高质量运行管理?《管理办法》围绕运行、维护、升级、考核、退役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在日常运行方面,对于市政府或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出资建设的设施项目,运行管理应坚持“管运分离”原则。项目单位应在设施验收前6个月完成运维单位遴选工作。对于除市属国有企业以外其他市场主体利用自有资金出资建设的设施项目,由项目单位统筹设施运行管理工作;建立公开、公平的设施开放共享制度,提供用户亲和度较高的配套服务,同时积极履行对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科普、宣传义务,发挥设施社会公益属性;项目单位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并适时提出升级改造计划;项目单位每年定期对运维单位的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设施因科学寿命终结或其它原因确需终止运行的,项目单位可提出退役方案。

《管理办法》还提出项目验收后主要承建单位应当配合项目单位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并登记入账;设施建设运行过程中,深圳市财政出资形成的资产由项目单位所有。对于深圳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设施,资产归属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和各投资方签署的协议执行。其他方式形成的资产按照合同或约定执行。

《管理办法》还提出了市财政全额资助、部分资助和其他情况下依托设施产生的知识产权分配原则,鼓励依托设施形成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在深就地转化。

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今年1月26日举行的“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介绍,深圳已布局一批开放程度高、综合性能优、产业用户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其中在信息领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中心已完成全网联调联测,国家超算中心深圳中心二期全面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规划,这些设施将有效支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产业的未来发展;在生命领域,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精准医学影像设施正在加快开展研究论证;在材料领域,材料基因组设施今年将全面投入使用,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材料器件设施已开工建设。

深圳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校自主研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必需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设备和应用软件,截至1月已组织实施7批次共20个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此外,结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关联布局一批创新载体,建设了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探索“投建运转”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搭建了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成果转化一体化的综合统筹平台

郭子平表示,将继续围绕产业需求,谋划和储备一大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加大高水平研究机构引育力度,持续强化设施与产业服务对接,努力构建以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为核心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