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打工人纷纷开启新一轮“搬砖”模式。根据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2月10日至17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22.93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龙年春节假期被誉为“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这也为返乡人提供了更长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然而,这一届返乡人里,有人却早早地订好了酒店或民宿,选择“过年回家不住家”。
受访者所住民宿。
县城旅馆预订火爆,普遍较平日涨幅25%
春节期间,中小城市的酒店迎来预订高峰。携程、同程旅行等多家OTA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全国主要县城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20%,增幅较大的县城主要分布在浙江、广西、迪庆、惠州、延边、福州、潮州、湖州等地。
美团酒店大数据则显示,早在2019年,春节期间三线及以下城市酒店预订量较平日上涨近20%;常住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中,春节期间预订三线及以下酒店占比较平日涨幅高达25%。
酒店价格方面,去哪儿大数据显示,很多小城市春节高星酒店均价在500元每晚以下,牡丹江、百色、赣州高档酒店均价低于400元每晚。有不少人在返乡时,便选择住这样的高星酒店代替住在家里。在上海工作的张女士,此次回揭阳老家很早就订了酒店。“春节揭阳四星酒店只要四、五百一晚,在家要打扫房子,住得也不舒服,还不如住几天酒店,就当旅游了。”张女士说。
对此,读特融媒体记者采访了6名不同年龄段的人,听听他们返乡住酒店的故事。
理由一:酒店让人更加轻松自由
1998年出生的小张和小李是一对情侣,平时生活在上海。今年过年,他带着女友回老家探亲选择了住酒店。小张告诉记者,住酒店是他们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春节,平常周末他们也会去酒店住一晚。“很多酒店服务很好,美食多,换一个居住环境可以换一种心情。”小张表示,尤其像生日这种特别的日子,他们都会选择出去住高档一点的酒店,享受一下生活。
年轻情侣在民宿打卡拍摄。
95后吴女士过年随丈夫回老家选择住酒店的理由也很简单,“我受不了老家一些习俗,还是自己在外面住舒服一些。”吴小姐从广东随丈夫到广西老家过春节,她觉得老家一些春节的习惯自己无法适应,如有几天不能洗澡等规定。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被打乱,住酒店成为了较好的选择。
理由二:与家人互不打扰
34岁的致力,2009年来到深圳读本科后,便很少回家乡潮汕。
致力的父母在他小时候便分居了,他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在世时,他每年都会回去过年。2013年,母亲离世了,致力回家的频率慢慢降至3年一次,再到5年一次,每次只回去一天。因为离家时间长了,原本自己的房间也被家人堆放杂物。“往年自己回去只住一晚,都在哥哥家的沙发对付一晚。”致力告诉记者。
今年过年,致力和新婚妻子一同回乡了3天。出于地方传统,新婚夫妻必须回家吃年夜饭。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他们选择了住在旅馆。“要不是太远了,我可能当天就会开车回深圳。”致力表示。离家多年,他对家乡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过年期间也没有探亲访友的安排,住酒店相对更加方便。
80后的李女士过年回山东老家探亲,也选择了住酒店。李女士称,自己并非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离家20多年了,许多生活习惯早已不一样。她因为工作关系习惯晚睡,而父母年纪大了,更习惯早睡早起。“我父母每天九点睡觉,五点就起床了,和我的生物钟不太一致。”李女士说,与其住在一起只会互相打扰,导致难得的春节也没法休息,她宁可选择白天在家陪父母,晚上回酒店休息。
理由三:希望家人过年少点操劳
85后的菲菲家乡在一个广东的四线小城市,大学毕业后便定居在广州后。2015年结婚生子后,父母去到广州照顾女儿生活,一家人每年只在春节才回家几天探亲访友。
有孩子后第一年回乡探亲,菲菲父母并不接受住酒店,他们认为没有年味,像个异乡人,坚持过要回家住。可回去后,他们发现打扫卫生成了难题。“老家房子长期空着,每回回去都要大扫除,成了全家的负担。”
思考再三,父母还是同意了入住酒店。从那开始,一家七口便开启了回家过年只住酒店的体验。“妈妈很快接受了住酒店,以前她最头疼过年打扫卫生。而在酒店,她不需要在每天几批亲戚来来去去后搞卫生,也不需要临时大量购置柴米油盐请客造成浪费,轻松了很多。”菲菲表示,拖家带口住酒店后,并没有影响探亲,亲朋好友也愿意来酒店探访,弄脏了酒店有保洁员随时能打扫房间。小孩也可以托管到酒店的儿童玩乐区“放电”,大人也可以放心闲聊。
在菲菲看来,对于很多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回家探亲的频率不过一年一次,真正在家休息的时间很少,一睁开眼就要开始走亲访友,“过年主要是和亲朋好友聚会碰面,很少时间在自己家,住酒店和住家里其实没什么不一样。”
此外,今年住酒店时,菲菲发现住酒店的老年人比以往更多了,以前在酒店吃早餐,或者是吃自助餐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年轻人,而今年老人明显变多了。吃早餐时每一桌都有老人,通常照顾着小孩。
乡村民宿成年轻人歇息地,民宿村“一房难求”
花花的民宿开在了广东省韶关市某著名旅游景点附近,经营12年来,每年春节期间,十几间房都会早早订出。不仅她的民宿,附近的民宿一条村也是一房难求。花花告诉记者,以往来住宿的大都是春节外出的旅客,但今年她感觉到本地年轻人明显变多了。“本地人入住数量超过了总住客的1/3。”花花粗略统计。
据花花观察,今年春节入住民宿的主要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部分单身,另一部分则有自己的小家庭,通常另一半是外地人,孩子还小。“他们通常白天宅在民宿,到了饭点便去探亲,午饭、晚饭后又回来民宿继续宅着。”这些年轻人并不和外地旅客一样,热衷于打卡附近的旅游景点。
春节期间在民宿游玩的旅人。
对比起往年的旅客来自五湖四海,今年入住的旅客则以深圳、广州的为主。“回家住旅店的这班年轻人,都是从一线城市回来,深圳的居多。”花花说。
花花的民宿过年期间会涨价40%,但这并不影响预订的火爆程度。这些家在本地、工作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通常会在过年前两、三天入住,部分会在年三十或初一离开。“他们喜欢呆在这喝茶喝咖啡吃点心,喜欢找我聊天,言语中很向往民宿的生活。”在花花看来,年轻人在城市里面打拼疲倦后,往往会渴望城镇、乡村提供一片歇息的天地。但是,真实乡村的生活质量又跟不上城市,所以在乡村的高质量民宿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不少网友称,有四类人是春节期间回家却住酒店的常客,包括了习惯于城市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离家多年无家可归的中年人、“外来的”女婿或媳妇以及因风俗不便回家住的外嫁女。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类过年回家住酒店的人,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代际之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不同。当年轻一代选择了过年溢价消费,住在自家附近的酒店时,他们选择的其实是与家人更舒适自在的生活方式——既能在生活习惯与节奏互不打扰,也能兼顾到随时出门探亲访友,举杯共庆团圆。这种看似反传统式阖家团圆的选择,恰恰是为了更好更高质量地进行一年一度的大团聚。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