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为更好建设“关爱之城”建言:科技赋能构建多元“慈善+”生态系统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01-30 21: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2024年,深圳关爱行动迎来了第21个年头。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不少市政协委员关注深圳关爱行动和“关爱之城”的建设成效,为深圳更好建设“关爱之城”建言献策。

“应秉持‘有爱无碍’的人文情怀,利用社群效应,让孤独症家庭得到来自社区的关爱。例如,表彰优秀帮扶家庭和个人,评选‘爱心家庭’‘社区好人’。”市政协委员、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曹艳在《关于打造中重度孤独症人士在社区融合中的支持体系的提案》中建议,开发孤独症人士的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社区招募的工作对象,一方面了解家庭需求,另一方面传递社区的关爱。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慈善组织486家,培育实施了2万余项公益项目,打造了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慈善品牌。” 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慈善会副会长刘丹宁说。如深圳市儿童医院与深圳市关爱办于2014年共同发起“深圳市儿童医院•Vcare关爱空间”项目,探索人文医学关怀新模式。深圳市文明办、深圳市关爱办等单位主办“步步行善”新年网络公益行动,探索“关爱+互联网+健康”公益新场景。刘丹宁建议,深圳应充分发挥科技之城、创新之城优势,以科技赋能公益慈善创新,加快构建多元“慈善+”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以“慈善+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拓宽慈善捐助渠道,为民众提供多种便捷的捐赠方式,如小额捐赠、捐步等;通过“慈善+金融”的创新手段,推动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社会各界设立慈善信托,拓宽慈善参与渠道;推动“慈善+生态”的发展,进一步释放慈善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价值。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