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聘备注“本校处长之子”,网友:是公正性提升还是举贤不避亲?

读特融媒体见习记者 薛锦瑜
2024-01-25 16:2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明面上的“安排”没有了,是否会有隐形的“打招呼”?

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18日到1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就8名2024年教师岗招聘初试通过人员予以公示。公示信息显示,张博爱奇,男,博士研究生,拟聘为教师(事业编),他的父亲是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张寿庭。1月25日,读特新闻记者发现该公示名单在该网站上已无法被查询到。读特新闻记者随后拨打该学院电话无人接听。

2024年教师岗招聘初试通过人员公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网站 图

据公开资料,张寿庭出生于1964年7月,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2月-2019年12月历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现任学校党委委员、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兼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此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公示的8人中,姬韬韬的博士后合作导师蒋小伟是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邢世平的博士生导师郭华明为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事处早前发布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度教师等岗位招聘启事》,2024年度招聘人员包括教师、实验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聘人员须选择岗位进行申请,每人只能申请1个岗位,须如实填报个人信息以及与本校教职工的近亲属关系、师生关系,如与本校教职工未有近亲属关系或师生关系须填“无”。

拟聘公示备注领导子女已有先例

2023年2月2日,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2月2日发布了长江设计集团2023年第三批拟聘人员信息公示。在公示表中,该集团国际公司招聘人员张欣然的公示信息,专门备注“该生为集团党群部主任陈静之女”。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江设计集团,原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是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

2月8日,长江设计集团监察审计部工作人员称,这是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人力资源部在公示的环节主动进行公示,这更好地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这是必须要备注的,也欢迎大家进行监督。”

亲属回避早在2001年就有规定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暂行规定》中,就有要求“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与其具有亲属关系人员在规定所列若干情形下实行任职回避”。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建立了统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制度。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凡存在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事业单位聘用至具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管理岗位。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人员的事业单位聘用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的岗位,也不得聘用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的内设机构正职岗位。

2021年11月,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中对“亲属回避”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2023年7月,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发布2023年高校毕业生招聘公告。公告要求,应聘人员不得应聘录用后即构成干部任职回避情形的岗位,也不得应聘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单位系统的岗位。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山西省烟草专卖局、青海省烟草专卖局、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云南省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均提出了类似的回避要求。

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指出,每逢招聘季,用人单位招考公告中的回避条款总能引起社会关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段时间以来,“近亲繁殖”现象在一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成为选人用人领域一大顽疾。

中纪委机关刊文盘点高校官僚主义:门户林立、近亲繁殖

2021年12月《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推出报道《晒一晒“象牙塔”里的那些官僚主义》,盘点总结了高校中存在的种种官僚主义乱象。报道称,2021年9月,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向教育部党组和31所中管高校党委进行巡视反馈,其中一半以上高校被指存在不同程度官僚主义问题。其中点名了高校中存在“门户林立,近亲繁殖”现象。

高校里同学、同门、同乡等关系复杂,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背靠“山头”容易助长“近亲繁殖”。“圈子”不加约束,就会演变成“派系”,不单涉及学术分歧,还有行政权力和项目利益上的争夺。

比如,有的所谓学科“大佬”徒子徒孙遍地,以师生、同门为纽带互相提携,形成封闭的“圈子”。一些重大科研基金、重要科技奖项和人才项目评审都深受“大佬”及背后“圈子”的影响。通过“靠校吃校”进行利益交换,是“近亲繁殖”的另一种形式。

比如,有的高校领导干部想方设法把配偶子女等亲属安排进高校工作。近年来,北京在巡视市管高校时就发现有高校“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返聘,夫妻、亲属在学校任职现象比较突出”。

再如,有的高校教职工互相请托关照亲朋子女。西南地区某高校教务科长就因私下接受同事请托,为其女在缓考中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生推荐免试课程成绩,最终被严肃查处。

讲究门户之分、圈子文化盛行,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科研秩序,损害高校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同时,“人情大于天”的环境也让一些人认为,如果自己不随波逐流就会被排挤、淘汰,因此想方设法拉关系、进圈子,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读特快评

高校招聘备注亲属师生及亲属关系,是公正性的提升还是培植“学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示的名单里,师生关系和亲属关系都被写在备注一栏。有网友质疑这种行为公然搞裙带关系,也有网友认为大大方方不藏着掖着挺好。

事实上,由于大学院系和组织部门众多,师生关系和亲属关系也难以避免。这些关系有时会引发权力滥用等问题。将亲属关系公示出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以增加透明度,一定程度上避免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等问题。但负责招聘的校方人员是否会酌情优待本校职工的学生、亲属?入职后的晋升、评职称及评奖等环节是否会有隐形的“打招呼”?再者,与其他高校进行条件互换、交叉安排“自己人”如何监督?这从现有的制度上来说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甚至还有可能被怀疑培植近亲繁殖的“学阀”。

高校近亲繁殖的“学阀”现象是指高校中某些势力强大或具有特殊地位的教师或学术团体,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利益,从而在学术界形成一种封闭、固化的局面。

“近亲繁殖”是中国高校的老话题,不止有安排配偶子女进高校工作,还有安排自己带的学生留校任教,很多高校教师都从本科、硕士、博士到留校都在同一所学校。“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的“近亲繁殖”在某些高校出现。这种选人、用人制度往往很容易培植“学阀”,影响到高校选聘制度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最终导致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僵化,同时也可能滋生学术腐败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高校招聘备注亲属师生及亲属关系,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招聘的公正性,但高校还需要在招聘过程中引入更多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招聘过程的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经得起公众的审视。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融媒体见习记者 薛锦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