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福音”!手术机器人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精准“保肛”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姜建龙
01-22 20: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一辈子挂粪袋”,是结直肠癌患者的噩梦。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核心,但很多患者因病情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还需要切除肛门、进行造口。

如何让患者“保命”又“保肛”,是医生们努力探索的难题。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是目前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提供保肛手段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然而,对于更低位的直肠癌甚至直肠肛管癌,ISR手术无法实现肿瘤根治目的。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副院长、消化医学中心张常华教授团队首次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行括约肌保护出口成形术(SPO),成功为一名直肠肛管癌患者,进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并成功保留肛门。据了解,运用该术式解决同类病人在国内外也属于首创。

痔疮变癌症 可能还要切肛门

薛女士因连续3个月大便带血,初次到其他医院就诊,诊断为“混合痔”,完成了“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然而,手术后,医院病理报告提示腺癌,需再进行直肠癌切除手术,建立永久性结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

听到自己要切除肛门,此生都要挂着粪袋生活,一向追求生活质量的薛女士感觉“天塌了下来”。她强烈要求保肛。但该院表示,薛女士属于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门5cm以内,保肛难度非常大。想保命,肛门就得舍弃。

薛女士心如死灰:她才刚步入中年,怎么就要丧失尊严、挂上粪袋生活?四处打听后,她了解到中山七院的胃肠外科是广东省和深圳市临床重点专科,有开展先进的保肛手术。这个消息犹如“救命稻草”,让薛女士马不停蹄地前往中山七院寻求帮助。

通过肠镜检查,中山七院专家发现薛女士的齿状线上可见一处环腔1/4圈的肿物,跨越齿状线,累及直肠下段及肛管,直径1.5cm,病理为腺癌,盆腔增强核磁共振检查提示下段直肠癌,肿瘤突破固有肌层<5mm,没有淋巴结转移。

MR提示下的段直肠癌

上下“会师”,极限保肛

近年来,中山七院何裕隆教授和张常华教授团队曾多次创新“保肛保功能技术”,开展了各类包括超低位保肛、ISR术、经自然腔道全机器人手术等,具有丰富的保肛经验。

针对薛女士高难度的保肛诉求,中山七院专家们开展了多学科讨论,反复研究患者的肿瘤分期,确定符合手术指征后,决定为她实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SPO术”,尽可能地在保全泌尿生殖功能的前提下,寻求在超低位的条件下保留她的肛门,进而保全她的自然排便功能。

手术中,张常华教授团队首先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上场”,通过腹部几个小于1公分的小孔,远程操作机器臂精准进行肿瘤组织的切除。随后手术团队又通过肛门这个天然通道,从会阴部进一步完全游离肿瘤,上下“会师”,保证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安全切缘。该术式切除部分外括约肌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成功保住了患者肛门,再次刷新了保肛手术的极限。

术后,从麻醉中醒来的薛女士第一时间确认:“肛门保住了吗?”听到肯定的答案,她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下来,庆幸自己及时选择了中山七院。

术后2月拔出肛管后,薛女士复查肠镜和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肛门括约肌收缩良好,控便排便功能也达到了满意的水平。

能在超低体位条件下根治直肠癌并成功保肛,中山七院高水平的“人机交融”功不可没。张常华教授表示,达芬奇机器人在胃肠外科领域应用已比较成熟,其优势总结有以下两方面:“三微”:微观、微(唯)美、微(精)创;“三固”: 视野稳固、缝合牢固、吻合坚固。

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张常华教授团队已完成多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超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手术,可满足大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需求,从而避免了永久造瘘所带来的痛苦,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赞扬。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姜建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