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高水平音乐会为深圳晚报三十周岁庆生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马君桐 陈仪衡 实习生 纪玉潇/文 记者 陆颖/图
2024-01-16 10:23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从1994年到2024年,深圳晚报迎来“三十而立”。风华三十载,而立正青春!深圳晚报向新而立,向创意而行,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挺立潮头,也在浓郁的烟火人情中与这座城市、这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链接。

▲1月15日晚,“一路走来——深圳晚报创刊30周年徐霞公益音乐会”在深圳大剧院唱响。

1月15日晚,一场独特又盛大的“生日派对”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举行。

从1994年到2024年,深圳晚报迎来“三十而立”。风华三十载,而立正青春!深圳晚报向新而立,向创意而行,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挺立潮头,也在浓郁的烟火人情中与这座城市、这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链接。

为铭记走过的岁月,也为开启新的征途,深圳晚报特邀三位与晚报缘分深厚的优秀歌唱家徐霞、刘小幻、杨乐,为市民献上“一路走来——深圳晚报创刊30周年徐霞公益音乐会”,也为深圳晚报创刊30周年送上特别的生日礼物。

徐霞

刘小幻

杨乐

“一路走来”音乐会精彩纷呈,精选的15首经典艺术歌曲,包括美声女高音徐霞的代表作《梧桐树》《故乡的目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灯火里的中国》,深圳流行乐坛领军人物刘小幻演唱的《当你老了》《One moment in time》,以及青年女高音杨乐带来的《春天的故事》《牧羊曲》《美丽的中国是我们的家》等。值得一提的是,波澜壮阔的开场曲《一路走来》和异常华彩的压轴曲《为爱举杯》,由三人以“心有花开”组合形式同台唱响,舞台出现难得一见美声、流行、民歌女子三重唱盛景,引来喝彩声不断。

▲音乐会由深圳晚报新媒体主播冯敏担任主持人。

当晚,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业界、学界嘉宾以及与深圳晚报共同成长的读者、朋友,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伴着岁月旋律的奏响,感怀昂扬追梦的激情,路漫漫亦灿灿,更多希望将在这里生长,更多“春天的故事”将在这里续写!

声音

《一路走来》唱出深圳创新底色

在观众的掌声中,“一路走来”音乐会圆满落幕,夜色阑珊,余韵悠长。

作为新闻学界代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笑称自己是徐霞多年的粉丝,一直关注着徐霞的演唱生涯和作品,对于此次徐霞演唱的《一路走来》《在深圳湾眺望》《故乡的目光》等曲目都十分期待。在他看来,徐霞将美声与民族唱法相融合、不断在演唱道路上寻求突破的职业生涯,与深圳晚报在传媒发展路上寻找市场化转型的“向新而立”,与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城市精神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

“深圳晚报通过一场公益演唱会来纪念自己的30年,是对客户、读者、员工、城市的一种真挚感谢,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我们也更好地感受到了深圳晚报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对深圳城市精神的致敬。创新是这座城的根和魂。”张志安认为,在过去,媒体是一座城市的建构者、故事的讲述者,今天更多是记录者的角色,要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和参与者。“深圳晚报的运营思路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纸媒的报道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已然参与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这场公益演唱会也表明了深晚的文化基因,表明了深晚与这座城市文化之间的链接,形态虽轻,分量却重。“我期待深圳晚报在这座城市不断释放自己文化价值,在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迎来一个新的30年。”

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孙庆则对深圳晚报以公益音乐会的形式为报社庆生大为佩服,“这是我第一次在深圳听《春天的故事》,感受很特别,整台音乐会的艺术格调特别好。身为新闻人,我很清楚筹备这样一台音乐会是有很大难度的,背后的辛苦体现了深圳晚报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以及创意策划能力。这种形式也给了我们这些兄弟媒体很大启发,未来也会在我们报社的大型节庆活动里去借鉴。”

“这场音乐会让我很有感触。”南昌晚报总编辑张春勇告诉深晚记者,因为徐霞是从南昌走出来的优秀歌唱家,奉献了许多优秀的歌曲,他作为徐霞的家乡人,在深圳这片热土和徐霞一同为深圳晚报庆生。通过这两天对深圳晚报的接触,张春勇感到深圳晚报是一家很有活力,很有朝气,注重文化建设的媒体。“我这次前来,既是祝贺,也是学习。”

“一路走来,深圳晚报其实也是‘在深圳湾眺望’,见证深圳改革开放几十年历程,也是在演绎着一个‘春天的故事’,是在描绘着深圳光辉灿烂的未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尚彬表示,多年后回想这次的30周年庆典,深晚人一定会感慨良多。举办这样一场音乐会,某种意义上不只昭示着纸媒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也是品牌的强强联合,互相促进共生共赢。

现场侧记

这一夜,美声、流行、民族唱法美美与共

这是一台设计和制作都很用心的音乐会,这是一场国内舞台难得一见让美声、流行和民族唱法美美与共的音乐盛会,这更是一封深圳晚报写给吾城吾爱的“情书”。

华灯初上,大幕拉开。随着中国音乐巨匠屈塬、赵季平创作歌曲《一路走来》的前奏响起,徐霞、刘小幻、杨乐三位歌唱家隆重登台。这首歌为改革开放40年而作,波澜壮阔,也恰好契合深圳晚报当晚公益音乐会的主题,一路走来,初心不改,追梦之旅,脚步铿锵。这一刻,徐霞的高亢、刘小幻的醇厚、杨乐的清亮在三人“心有花开”组合的女声三重唱中各美其美,同时美声、流行、民族三种不同唱腔又完美融合,美美与共。一曲唱毕,台下掌声雷动。

紧接着,徐霞再献上一首缱绻动人的《在深圳湾眺望》,这首深圳人耳熟能详的城市之歌,由本土词作家唐跃生、曲作家彭振合作而成,歌声中仿佛看见深圳湾的碧波荡漾,还有那火热的希望、滚烫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创作于深圳的《春天的故事》曾引起无数人共鸣,也让“春天”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在杨乐娓娓道来的歌声中,那一幕幕熟悉而难忘的历史场景一一呈现于脑海,令观众心潮澎湃。

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心中的白月光。如果说徐霞一首《故乡的目光》让人动情含泪,那么杨乐演唱的《牧羊曲》则描绘出一幅“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的生动画面。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这一刻被勾起深深的思乡之情,强烈共鸣之下,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思乡情浓,亲缘情重。时光缓缓流淌,淌过故乡的小河,淌过岁月的繁花,淌过父母的白发,也淌过刘小幻和徐霞倾情演绎的《当你老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情到浓时,观众情不自禁随着两位轻声唱和,掀起一阵高潮。

音乐会下半场,《梧桐树》《万疆》《我还年轻 我还年轻》《灯火里的中国》《美丽的中国是我们的家》《Make you feel my love》等多首经典之作的唱响,或恢弘磅礴,或柔美细腻,仿佛在观众眼前展开了一幅幅时代画卷,充分展现了徐霞、刘小幻、杨乐三位歌唱家的艺术魅力。

“时光如水,带走伤悲,万水千山,一念闪回。朋友如酒,岁月相陪,心有花开,眼有热泪。”演出接近尾声,著名词作家唐跃生、曲作家彭振为三人量身打造的原创歌曲《为爱举杯》,将人们短暂相聚时那份欣喜而复杂的心情勾勒得丝丝入扣。有缘相聚,离不开一个“情”字;引吭高歌,离不开一个“兴”字,举杯开怀,总离不开一个“爱”字。徐霞、刘小幻、杨乐三位好友联袂演绎的《为爱举杯》,是对爱的向往,也是对爱的礼赞,在三人的华彩和声中,掌声、喝彩声连连,也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与开篇的《一路走来》相互呼应,当晚的安可曲目是徐霞演唱的《是你一直想着我》,点缀了这个如诗如梦的夜晚,为音乐会画下完美句号。徐霞感慨万千,“一路走来,共同成长,我想把最真挚最温暖的歌声献给每一位深圳晚报人。我也想感恩这座城市对我的滋养,感恩这里的人们对我的关爱,感恩一切最美的遇见。”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马君桐 陈仪衡 实习生 纪玉潇/文 记者 陆颖/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