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看深圳如何织就“天蓝地绿水清”底色
深政观察
01-15 19:13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下称“报告”)经市政府审议通过。报告显示,深圳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多个“率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落户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织就“天蓝地绿水清”城市底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1月11日发布。面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考卷,深圳如何作答?小政了解到,就在前几天,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孟凡利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作出安排,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01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名片


“十四五”以来,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显示,茅洲河、大鹏湾分别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案例。大鹏新区、龙岗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光明区获评中国生态文明奖,龙华区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进展。深圳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8%,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升至95.2%,全市310条河流优良水体河长占比提升至73.9%。东部海域水质保持一类。



现在的深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缘于一直以来的不懈努力。


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圳率先探索构建全国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前海合作区、龙岗区纳入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国家发改委先后两次推广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经验,福田区纳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97万辆、居世界前列,公共充电桩密度全国第一。


扎实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在全国率先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发布全国首份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全线贯通。“千园之城”建设目标提前完成,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梅林山公园和银湖山公园实现“五园连通”,以自然生态串联活力商圈和幸福社区,实现连生态、连生活、连生产、连生趣。


深圳山海连城生态游憩绿脊线路走向示意图。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供图)


不断完善超大城市环境治理体系。绿水青山一键“计价”,全国首个生态服务价值(GEP)核算系统在深圳启用,目前GEP正式纳入全市及各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构建“1+3”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制度体系。率先推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立法。顺利通过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评估验收,并入选“十四五”时期100个“无废城市”建设城市。




02
“深圳专场”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

向全球展示绿色低碳发展“深圳经验”


绿色低碳发展“深圳经验”向全球展示。小政了解到,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深圳专场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这是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首次举办地方专场活动。



在高密度城市,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深圳的经验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能源绿色转型,以能源革命、数字革命同频共振来实现经济发展动力变革;通过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帮助更多企业筹集绿色低碳转型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市民行动,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动城市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活动中发布了《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深圳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和“碳LIVE平台国际版”等多项重要成果。据了解,深圳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率先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制度,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水平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100%纯电动化;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减排效能,基本建成制度健全、主体多元、交易规范、创新发展的地方试点碳市场;创新碳普惠机制,上线“居民低碳用电” “低碳星球”等5个碳普惠应用程序,累积用户数超600万;积极探索近零碳发展新路径,打造多个具有领先示范意义的近零碳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国,低碳发展路径基本形成。




03
新的生态文明建设考卷

深圳如何作答?


绿色发展,驰而不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新征程上,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


答好新的生态文明建设考卷,深圳提出了许多具体举措,包括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力守护美丽蓝天、河清水净、净土家园;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优化绿色空间格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热情拥抱、积极尝试所有与减碳零碳脱碳相关的新生事物,不断塑造双碳竞争新优势;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持续深化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交流合作等。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政观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