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以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01-15 08:0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风从深圳来。自2022年12月首演以来,《咏春》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广受好评,创下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的耀眼纪录,成为深圳文艺沃土孕育出的又一部现象级佳作。

《咏春》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创作团队、指导部门发挥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除此之外,其“叫好”又“叫座”的奥秘何在,可为精品文艺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绵延,是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文艺作品“火起来”的关键。舞剧《咏春》创新性地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链接传统与现代,树立了现代舞台剧新标杆,是深圳以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的有益探索。其成功让我们看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心“双创”,能够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深圳当继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沃土,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精准对接人们文化需求,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在地的,越是国际的”。《咏春》之所以脱颖而出并备受瞩目,成为向世界推介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因为其很“深圳”,由内及外浸润着独特的深圳气质。推崇开拓、进取、坚韧、奋斗的个体精神,张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英雄情怀,鼓励创新创意、出新出彩,正是深圳赋予《咏春》的精神价值,也是《咏春》所展示出的深圳气质。由此,《咏春》不仅给观众带来全新审美体验,还有精神力量的滋养,更易引发心灵的共鸣共振。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文艺精品的出现,离不开良好创作机制的保障。近年来,深圳逐步建立完善催生文艺精品的制度机制,不断激发创作主体活力。深化院团改革、组建市歌剧舞剧院填补了院团空白,才有了创排《咏春》的可能;通过“项目制”运营,引进业界顶尖人才,才让编剧冯双白,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与《咏春》结缘;设立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论投资主体,一视同仁鼓励和资助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咏春》正是受益者。这说明,深圳从机制上探索出了一条打造文艺精品之路。《咏春》出现在深圳绝非偶然,而是创作机制引导下的必然结果。

《咏春》是深圳在文化领域勇担新使命的具体体现和生动缩影。《咏春》的台前和背后,同样精彩、一样耐人寻味。期待深圳打造出更多像《咏春》一样的文艺精品,借此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深圳故事。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