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养的鸡是啥味?深大这群00后请大家喝鸡汤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01-14 19: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大吉大利,请大家吃鸡。”这个“吃鸡”不是游戏,而是真的品尝家禽鸡的味道。1月16日,深大“腾班”一群00后大学生将用“云”养出来的鸡,免费请全校师生喝鸡汤。

2023年,贵州赤水乌骨鸡智慧养殖项目启动,首个“贵州赤水乌骨鸡智慧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去年暑假,十余名深大腾班的学生走进贵州赤水乌骨鸡养殖基地,开始了林下AI养鸡的征程。

团队成员在基地

团队成员去到养殖基地调研现场环境和需求,并开展前期部署。有组员形容这是一次现实版的“变形计”——走过弯弯绕绕的山路进到大山深处,蚊子多如牛毛,由于没有部署好网络,基地信号非常差,一不小心就会同外界断联。可正是在这样几乎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赤水才能将传统的山间林下散养模式延续300多年。25万只乌骨鸡零散地分布在1000亩大小的山林内,最大程度地保留乌骨鸡丰富的营养和自然的风味,但如此大的面积和数量,也让基地难以第一时间察觉鸡群的疾病、行踪或被袭状况。

在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冯禹洪、沈琳琳、王旭、廖江海等老师和腾讯工程师的指导下,项目同学采用腾讯AI技术和云平台,历时8个月开发出了全球首个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

团队开发的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平台

准确定位和追踪乌骨鸡群,是数字化管理的前提。项目组利用目标检测、追踪和行为识别等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及时发现“呆鸡”和“木鸡”,降低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打造“异物报警”功能,让野狗和黄鼠狼等入侵者无法“偷鸡”;还利用温度、雨量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监控鸡舍环境。

团队开发的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平台

学生们克服山高林密的散养环境造成的巨大数据误差,在调研市场已有产品、查阅数十篇论文和老师指导后,设计出了一款可定位、可溯源、还能计步数的脚环,未来还计划增加体温监测和姿态识别等功能。多需求、多场景下,视觉识别、温湿度监控、脚环传感……海量数据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多视角融合的多模态算法矩阵,构成整个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的核心。系统运行半年多,养殖基地的乌骨鸡提升了30%的出栏率,增产6万多只。

经历重重困难,AI养鸡项目成功帮助当地实现智慧化养殖管理,守护了贵州养鸡场300多年的林下散养传统。通过“云”养鸡,也助力当地养出了更多、更好、更有味的贵州赤水乌骨鸡。

团队成员在基地

为了师生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群00后大学生准备在1月16日,请全校师生免费喝鸡汤。这碗“AI鸡汤”有科技的味道,亦有躬身实践、刻苦钻研的味道,挥洒青春、携手团结的味道,更有时间的味道,不止暖胃暖心,更加激励人心。

(图片由深大提供)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