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份证背后的故事 词作家田地专访:“又是十年,弦歌不辍”

读特记者 聂灿
2020-08-24 22:27
摘要

忆及《南方以南》的创作,田地表示,那是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和印青老师应当年福田区委宣传部王强部长之邀,为深圳谱写的“城市之歌”

又是十年,细听《南方以南》深情响起。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来临之际,深圳商报&读创联合腾讯推出的“来了,就是深圳人,快来领张‘深’份证”线上活动走红全网。

当充满怀旧感的背景歌曲《南方以南》在耳畔响起,伴随蛇口开山“第一炮”等历史画面,无数深圳人的回忆被勾起。24日,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专访《南方以南》词作者,词作家田地,听他细述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我曾梦见南方以南/潮起海湾惊涛拍岸/我听说过南方以南/孤帆远影总是敢为人先/不去想该与谁青春作伴/只渴望走一回风口浪尖/我要到那里去寻找明天/我的命运会在那里改变……”

“几日前,我和深圳商报社老友丁时照总编辑欢聚。他要我授权,把《南方以南》的歌声给他,他要用作一个创意的背景。我说《南方以南》已是三千万深圳人的共同记忆与人文财富,如是公益活动,只管分享。”田地回忆,丁时照的话感动了他,“丁总编辑说,‘深圳四十年间,至少有三亿人在此来来往往,要让这个移民之城的巨大迁徏人流,为梦起舞之后,雁过留痕,给每个人,办一张‘深份证’。我无比兴奋地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策划,既彰显一座城市的宽广胸怀,也是对一座总在风雨兼程的城市,最温暖的纪念。”

从1986年那个夏日开始,田地在深圳深耕34年。这期间,他创作无数,令人感怀。田地现任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作品曾多次荣获中宣部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他的创作主要横跨文学和音乐两个类别,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精神,以及饱满的情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影响力远远走出了深圳。

《我属于中国》《又见西柏坡》《西部春暖》《握住你的手》《梦想星光》《向往》《南方有座山》……这都是田地的歌曲代表作。可以说,无论歌词,还是诗歌,田地的创作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语言高度凝练、情感充沛热烈、体现时代精神、富有节奏韵律,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于一体,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概括力和号召力。尤其是这首《南方以南》,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敢为人先的梦想追求。

忆及《南方以南》的创作,田地表示,那是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和印青老师应当年福田区委宣传部王强部长之邀,为深圳谱写的“城市之歌”。

“又是十年,弦歌不辍。”田地表示,自己以卖文为生,“从放牛放羊长成人的湖南石门出发,转山转水讨生活。这座城市收留了我的脚步,放牧着我的梦想;只因一路呼吸,总在真切感受海疆的青春、热爱、宁静与自由,才感恩地把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献给乘风破浪的时代,和百感交集的岁月。”

品读《南方以南》的每一个文字,既洋溢着现代人的梦想,也流露着都市的烟火气。田地表示,写一个城市之歌,不容易,这么一个宏大的主题,希望把它写出血肉,写出人间烟火味,“我选择,找一个单一的线索,讲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一个个追梦人的历程。”

“改稿真是一个折磨人的经历。”田地透露,《南方以南》先后改稿数十次,有时候,食堂饭桌上改几个字,办公室又改,睡前改,起床改,令人印象深刻。

“《南方以南》表达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而是所有人心中的远方。我想用歌声用表达一种我们共同向往的境界,我们理想的栖居地,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所以,这个作品不仅仅是歌唱一座城市。”田地说。

田地认为,文学是要用作品说话的,多年来很多深圳作家都在努力写作,为深圳的文学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作为一个诗人、词作家,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出的作品能让老百姓明白,有没有一两句话让他们满意,有没有一两句话代表他们的内心。我们一定要立足当下写作。”田地说。

田地表示,最近创作了几首新歌,正在次第推出。《代表人民》,已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委宣传部联合发布;8月26日,深圳“生日”,大鹏新区将举行旅游歌曲《半岛故事》新闻发布会。另有,正在拍摄MV的《清风自来》,是党员向人民的倾诉与表白;《新时代歌谣》,则是对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深情讴歌,对向未来先行示范的深圳,以音乐的高尚恣态,表达敬意。此外,还有《灯火里的中国》也已定稿,希望在低吟浅唱间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福。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聂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