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由“不学习死全家”的毒誓,想到美国那位流浪博士
晶报记者 李跃
01-10 10:42

也许,有人第一次发毒誓,是在课堂上。

1月8日,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反映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高一某班班主任王某某让学生们发毒誓:在教室里面只有学习,若违此誓,死全家,先死爹,再死妈。

睢中高一某班家校联系微信群的聊天记录显示,有家长向一名叫王某某的班主任发出质问:王老师,请问是您让孩子们明天签保证书,不好好学习死爹死娘,谁不鉴(签)不准上学吗?怎的,学校是係(你)家开的?而且还是天王老子,还管人生死呢?

1月9日,睢县高级中学发布通报确认情况属实,并表示已责成涉事教师向学生及家长真诚道歉,向校委会写出深刻检讨,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停止其班主任职务——他被处罚一点也不冤,为了抓学习,到了让学生发毒誓咒父母的地步,他是有病而不自知。

说实话,我确实怀疑这个班主任有心理或人格缺陷,或者从小缺乏家庭温情,毕竟,咒人父母,非常人所能为。但即便如此,通常情况下,人还是能守住理性的边界的,也因此,更重要的是,我们得问一问,是什么力量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逼出了这种“不学习死全家”的惊世骇俗之语?

事实上,仔细观察一下某些教育图景,你会发现这个班主任其实谈不上是什么异数。你看看某些学校“杀气腾腾”的百日誓师大会,看看那些出现在各地的高考励志口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大楼”“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等,和“不学习死全家”有本质区别吗?是不是有着大同小异的逻辑?

很容易想到了著名的“衡水模式”。所谓衡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将学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无限扩大化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如同机器,每天从5:30开始运作,到22:10关机停工。哪怕是在吃饭、上厕所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争分夺秒。

还是细节更具冲击力。比如有传闻说该校规定站着吃饭,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周六仅给40分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教育本义,但这种在扭曲中自我强化的教育具有巨大的惯性,它裹挟一切,吞噬一切,很多人一边骂着衡水模式,一边又不得不向其缴械投降。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正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育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这样的描述显得太诗意了,与现实太违和了,他们是如此短视、功利,将教育的丰富内涵抽空了,仅仅留下干瘪的分数;将生命中一些比分数更重要、更宝贵的事物给遮蔽了,比如人格的完整、尊严感的获得、直面挫折的能力,等等。

不由得想起了近日引发刷屏的在美国流浪16年的孙博士。

孙博士是一个妥妥的学霸,本科毕业于复旦,赴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还做过一两年的博士后研究,曾在华尔街从事计算机工作,月薪最高达到美金6位数。然而,他自言因为与婚姻等相关的生活变故,身心遭遇沉重打击,孤独与幻想占据了他的人生——网上也有传言他是因为赌博,但不管是哪种原因,都指向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他的抗压能力、或者说心理,是存在某种缺陷的,至少相较于他天才级的学习能力来说,他的心理可能不及常人强健。

他的故事可以再一次帮我们确认一种事实,即身心健康、获得经受生活粗糙磨砺的能力,要远比考试分数更重要。或者说,“不学习死全家”的病态诅咒,也为这样的常识提供了一种反证。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