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界“康帅博”?平台销量10万+,是假药还是“虚假宣传”?
​读特融媒体记者 严偲偲
01-09 17:4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商品详情页是“宝元堂”,买回来是“元气堂”。近日,消费者李女士向读特客户端报料称,她在一电商平台上买到“山寨”药品,与商品页面宣传的正品包装高度相似,收到后品牌却不一致。商家表示该产品为“包装升级”,而平台则称该店铺并非售假,只是“虚假宣传”。李女士先后向上海12315及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最终不予立案。

买的是“宝元堂” 到货是“元气堂”

李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双11”她在拼多多某药房旗舰店以68.9元购买了3盒名为“宝元堂”的颈椎凝胶,在商品页面中,无论是商品名称还是图片,都显示该产品为“宝元堂”,而李女士收到的却是包装高度相似的“元气堂”。

商家“宝元堂”宣传页面(左),消费者收到的“元气堂”山寨产品(右)。

“我特意找了一家有实体药店资质的商家,购买前还向客服再次求证是否为‘宝元堂’,对方表示保证正品,还打出‘假一赔十’的标语。”李女士告诉记者,收到“元气堂”的“山寨货”后,商家称“与‘宝元堂’为新老包装,产品升级”。

商家客服解释为新老包装,产品升级。

记者向宝元堂官方求证得知,“元气堂”与“宝元堂”并非同一品牌,也不存在新老包装,该商品为山寨产品,建议认准官方店铺。目前该产品的官方售价为3盒119元。

“宝元堂”官方客服否认“新老包装”说法,称与“元气堂”并非同一品牌。

李女士认为商家存在明显售假行为,要求平台介入。她告诉记者:“平台表示,商家不是售假,而是图片虚假宣传。提出赔偿60元代金券,并下架了商品链接。”

李女士拒绝了平台的赔偿方案,并向上海市12315和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要求对商家进行处罚,最终收到“不予立案”的反馈。“平台这边强行退款后,就不了了之了。商家后来又做了新链接重新上架。”

记者在拼多多搜索该商家发现,这款山寨产品仍在正常售卖,拼单数量超10万+。记者致电拼多多官方,客服称可以在后台举报商家,将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结果。

律师:维权成本高、收益低

销售“山寨”药品的商家为何明目张胆地打出“假一赔十”的标语?这样的承诺真能兑现吗?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温昕乐告诉记者,尽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消费者可以请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但维权过程长、成本高、收益低,往往会打消消费者的维权念头。

温昕乐表示,网购到疑似假药的消费者,若想获得十倍赔偿金额,第一步需要对交易过程进行证据固化。“包括商品页面、购买订单、快递信息、拆箱过程等所有证明交易真实性的相关信息,都需要留存凭证,进行公证。”

第二步也是维权的难点所在,即对药品的真伪进行鉴定。记者咨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得知,一般鉴定机构对检测药品样品的数量有一定要求,个人送检数量过少,可能不满足检测要求;其次,并非所有涉案药品都有国家标准,特别是中成药,难以认定涉案药品是否达标。


消费者反映订单信息在退款后被删除。

即便获得鉴定结果,诉讼过程也可能“劝退”不少消费者。“从起诉到开庭,再到判决,快的话半年,慢的话1年以上。而在这过程中,还涉及公证费、鉴定费、诉讼费、律师费等费用。”温昕乐表示,如果涉案药品价值不高,诉讼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黑猫投诉达543条

记者在黑猫、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搜索“拼多多”“假药”关键词,均发现大量投诉信息。其中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上的相关投诉数量达543条。在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上,2023年全年,拼多多与药品相关的投诉公示达946条。

黑猫平台上相关投诉信息达543条。

记者进一步梳理投诉信息发现,消费者对于在该平台上购买药品的投诉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三无”产品,即药品包装上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药品来路不明;第二类是山寨产品,外包装与正规渠道产品高度相似;第三类是以次充好,货不对板。被投诉药品集中在外用药、保健品、中药材等品类。

网友反映买到“货不对板”的中药材。

面对疑似假药问题,大部分消费者反映,拼多多退款积极。“客服介入后不管商家行为是否违法,直接让消费者退货退款,这意味着证据被退回,商家的违法行为没有任何后果。”一名消费者表示,作为平台方应当对商品进行下架处理,对相应商家进行处罚,负起平台的监管责任。

网购药品注意“两看一扫”

除拼多多外,京东、美团、淘宝等网络平台售药行为均存在各类问题。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第三批药品网络销售典型案例显示,拼多多商城入驻商家销售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药品;京东商城入驻商家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美团入驻商家无证经营药品。

根据《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第三方平台应当落实好审核管理责任,对平台内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检查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从以上案例来看,多家网购平台显然对商家资质及所售药品存在严重把关不严问题,在非法售药案件中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尽量规避网购假药的风险?据相关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普文章介绍,首先,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品牌官网或旗舰店购买。其次,从下单购药到签收环节要注意“两看一扫”:一是查看网上药店是否具备《药品经营许可证》;二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中查证药品的批准文号;三是扫描药品追溯码,查询药品的“身份信息”。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严偲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