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 写出母爱的伟大和温润
蒋述卓
01-07 11:18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在去年深圳文博会期间,黄军跟我聊起了她的写作与她的职业,在说到她的写作动机时,她说这源自她对文学的坚持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提到这主要是受她母亲的影响。一提到她母亲,她就两眼发光,话语顿时滔滔不绝,容不得你有任何插话,直到她说到她母亲在医院的最后时光,两眼充满泪水就要立刻涌出时,她才控制住她的情绪,收起她的话头。这是我在读到她的这部长篇散文《奔流不息》之前就已经熟悉了她所要描写的母亲的一切。

相比黄军的长篇小说《九重葛》,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在《奔流不息》中显得更加直接而亲切。《九重葛》写的是她在银行业的生活,她通过文学去抒写的,既宣泄了自己多年淤积的情绪,也是要展现深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人与事业、人与城市的成长。《九重葛》出版时她用的是笔名,其实她多虑了,生活进入文学是经过了加工改造了的,文学有生活做基础,书写出来得到传播,能让人觉得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与人以及美,又有什么不好呢?《平凡的世界》《人生》《人世间》不就是贴近生活才更吸引读者吗?

读完《奔流不息》,黄军所写的母亲感人至深。虽然黄军的母亲作为少年革命者、军嫂、退休干部有其独特的经历,但她一生所做的事、一生对家庭的奉献、一生所积累的品德,也是我们身边诸多的母亲也会拥有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子女都会有此体会的。作者所写的母亲能干、勇敢、智慧、助人、心地善良、爱家如命、无私奉献等等,就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缩影。《奔流不息》将我们对母亲的情感和歌颂,通过文学的叙述,在黄军母亲梁卓先的形象上更集中地表达出来了。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黄军将她母亲的形象太拔高了,相反,她恰恰是从生活出发将自己的母亲写得太真实了。每个孩子都会仰视母亲,从小就会将母亲看作是神,在孩子们的眼中,母亲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没有什么做不到、做不出的。作者用信宜的竹、玉去比喻母亲的美德,那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正是那里的大山养育了母亲、润养了母亲。作者在书中并不只是要写自己的感知,而是要写出天下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温润,正如作家彭学明所写的影响甚大的长篇散文《娘》一样,重在以情动人,以文化人。文学之所以能以个人的经历入文,就在于文学的普遍性、共同性和超越性。

在写法上,作者通过物件和景色写人,睹物思人,见景思人,自然地带出父母的一生。上编写出红色土地、红色家族的背景,父母爱情以及母亲对人对己、做人做事的诸多言行举止,恰切地烘托出女儿对母亲的崇拜和热爱之情。文学的感染力还在于细节的刻画,作者在书中很重视这些动人细节叙述,比如,她父亲给她母亲写求爱信,她母亲不识字,就描摹出字样去问人,证实是求爱信后将一封封信塞进房子里的墙缝里去,等到自己识字后再读。读到此处,很难有人不会为之感动。

作者在下编重点写母亲在医院里40 多天与疾病的顽强抗争和孩子们眼看着母亲残酷离去的悲情,其“母亲逝去,我却醒着”的亲情书写是催发读者泪点的地方,但我更推崇作者在中编里对亲情的反思,她从与母亲的相处时体会到,年轻人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父母亲身上,让他们配合,完成我们自己的孝道,不管他们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我们给父母买东买西,送这送那,往往是出于一种弥补亏欠的心理。我们所能给予父母的一切,恰恰是他们最不在乎的。他们需要的,是陪伴。这些只有在他们离去,才带着无限的悔恨与醒悟。“子欲养而亲不待”,古语所言往往是我们最忽略的。作者的反思才是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真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奔流不息》才具有超越性的文学意义、教育意义和伦理价值。

延伸阅读

《我的母亲做保洁》

张小满 著

光启书局

2023年11月版

作者通过本书,记录了作为一名保洁员的母亲一段打工史。作者通过保洁员群体的故事,关照自身的处境,并对自身的生活有所省视。通过记录、书写母亲生活的这一过程,令作者与母亲变得比从前任何时候都信任对方、支持对方,可以说,本书也是作者与母亲共同完成了一次写作。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蒋述卓)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