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咏春 落地生根

香港商报记者 胡啸原
2024-01-04 11:44
摘要

佛山咏春拳是南拳中一个具有独特风格且体系完备的内家拳种,相传起源于福建南少林寺,于清朝中后期经粤剧红船弟子传入佛山,从此落地生根,并以佛山为中心,向广州、鹤山发展进而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拳种之一。

佛山是“武术之城”,流行众多南派武术,咏春拳(佛山咏春拳)于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佛山武术领域首个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拳种。

据佛山申报国家级非遗的资料介绍,佛山咏春拳是南拳中一个具有独特风格且体系完备的内家拳种,相传起源于福建南少林寺,于清朝中后期经粤剧红船弟子传入佛山,从此落地生根,并以佛山为中心,向广州、鹤山发展进而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拳种之一。

2012年咏春拳(叶问宗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准在南海罗村带领三千人演练咏春拳小念头套路。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相关数据显示,在佛山咏春拳发展史中,被称为“咏春拳王”的梁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综合南派功夫整理定形,集快拳、短刀、长棍和近打于一体的南派实用功夫咏春拳。目前,世界上拥有数百万咏春传人,追根溯源,大多数都源自佛山,来自梁赞一脉。

梁赞,原名梁德荣,又名梁赞成,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18岁时,他师从严咏春徒孙黄华宝学习咏春拳,又向戏班红船船工、少林弟子梁二娣学习“六点半棍”法。在两位名师的精心栽培下,他很快就掌握了咏春拳和六点半棍的要领。在与各武林各门派的比试中,他屡战屡胜、武艺高超一时无两,被誉为佛山“咏春拳王”,称雄佛山武坛。

作为咏春拳第五代非遗传承人的佛山市咏春拳协会会长郭伟湛告诉记者,佛山咏春拳在佛山有不同宗派和众多传人,为弘扬传播咏春拳做出了各自贡献,可分为五条主线。其中最大的传承支系,由少林弟子梁傅俦传给佛山本地戏班艺人黄华宝和梁二娣,二人又传武于梁赞,目前佛山九成以上咏春拳的支脉为梁赞的传人,佛山咏春拳传人普遍认为梁赞是佛山咏春拳第一代宗师。佛山咏春拳强调力、速度和意念之间的关系,主要套路有三拳、木人桩法、一刀、一棍、黐手。

郭伟湛介绍说,梁赞首徒陈华顺得到梁赞衣钵真传,他在佛山培育的弟子甚多,大家熟知的恭弘问大师就是陈华顺晚年的关门弟子。叶问是佛山南海人,他在陈华顺病逝后,先后师从师兄吴仲素和梁赞长子梁壁,尽得几位师傅的咏春精髓。叶问在佛山时期,精研咏春技艺,从事过军警教拳和私人教拳,也开武馆教授了一批徒弟。20世纪50年代,叶问从佛山移居香港后,一直致力于咏春拳的普及和推广,桃李盈门。其后他的弟子、功夫巨星李小龙,把中国功夫技击之智慧荣耀国际,令咏春拳蜚声海外。

郭伟湛告诉记者,他的父亲郭富是叶问在佛山收的第一批弟子,是第四代传承人,他沿袭父亲的衣钵,也是梁赞叶问一脉的第五代传承人。目前佛山有叶准1位广东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和8位佛山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随着《叶问》系列电影的热播,再次掀起了一股海内外来佛山学咏春拳的浪潮,目前佛山市咏春拳协会有900多会员,128家武馆,一年有多项咏春赛事来普及推广咏春拳。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

(作者:香港商报记者 胡啸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