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高耸的连绵雪山映衬下,近处上千亩碧绿茶园更显勃勃生机。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干部、挂职察隅农场党委书记冯建军像往常一样,细心地在茶园里检查茶树生长情况。
茶园位于山腰,依山而建,宛若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这是深圳特区报采访组一行近日来到察隅农场采访时遇到的情景。
察隅农场有限公司千亩茶园层层叠叠,颇具规模,今年迎来首个收获季。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2023年是农场茶园建成后的第5年,茶园在这一年迎来了首个较大规模收获季。
“茶苗种下,4-5年方可采茶青。”冯建军告诉记者,“这一年,我们与福建茶企正山堂签订了合作协议,他们非常看好这里的茶青。”
“山的那一边就是印度的阿萨姆邦。” 冯建军遥指着茶园后方的巍巍雪山说道。
印度阿萨姆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既然阿萨姆茶可以行销世界,一山之隔的西藏察隅茶为何不可?
这便有了“察隅与茶”的故事。
丨农学博士书记和他的“农业坚持”
取几块青茶,小火慢煮,待茶汤变成深褐色,和酥油、奶、盐、糖等一起倒入搅拌机里均匀搅拌……对于藏族人家来说,制作酥油茶是一天中最重要也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之一。
喝一碗香浓美味的酥油茶,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历史上,西藏并不产茶。
茶叶在川、滇等地被制作成茶砖、茶饼,经茶马古道入藏。
“20世纪60年代,察隅农场前身察隅农垦团试种茶叶成功,开启了西藏种植茶叶的篇章。”察隅农场标准化茶园项目负责人周志兴说,察隅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优越的茶叶种植条件。与察隅毗邻的印度阿萨姆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区,其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20%。
“相比起来,我们的光照、温差更有优势。”林芝市政协副主席、察隅县委书记杜元文说。
“十三五”以来,察隅农场种植了2168亩茶田。
“到目前为止,约1500亩的茶园进入了采摘期。”冯建军说,每年11月,天气逐渐转凉,茶园进入管护关键期。这天,冯建军一边忙着安排除草、防虫工作,一边着急约见标准化茶园项目负责人周志兴。开展秋冬茶园管护工作,降低茶树病虫害,对提升来年春茶品质、增产增收至关重要。20世纪60年代,察隅农场试种茶叶成功,但因缺乏科学管理和加工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茶产业没能得到发展。
察隅农场千亩茶园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宪平 摄
2009年,冯建军自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深圳公务员。2022年6月,冯建军又报名援藏。学农出身的他来到察隅农场担任党委书记后迅速转变角色,投入工作。
察隅农场拥有悠久的红色基因和良好的传承。
1965年3月,驻守在下察隅镇的边防六团和军垦农场扩编组建为察隅农垦团,后更名为察隅农场;2021年12月,又改制为林芝市国有企业,更名为林芝农垦察隅农场有限公司。如今,察隅农场还拥有5000余亩土地,其中种植茶叶2168亩,主要依靠土地、物业出租。
“如果察隅农场忘了农业这个本,那么在农垦和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中,就会有被剥离的危险。与其被别人改革掉,不如自己做大做强。”冯建军说,茶叶,就是察隅农场自我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
丨深圳援藏人接力跑,“绿叶子”变“金叶子”
在察隅农场办公大院,农场特别布置了宣传栏和陈列室,展示农场历史、农场产品以及深圳对察隅农场的帮扶。
“从1994年至今,广东省共选派7批次20名援藏干部对口援助察隅农场。”冯建军介绍,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察隅农场通过边境小康建设资金、中央衔接资金、援藏资金项目10余项用于发展茶产业,包括标准化茶园、茶叶自动生产线等建设内容。其中,茶叶基地建设始于2017-2018年,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播下了“察隅茶”希望的种子,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继续精心呵护茶苗生长。
“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刚好经历了农场茶园从种植到采摘收获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冯建军说,一天天,一年年,茶叶一茬茬生长,一茬茬被采摘。有如一批批深圳援藏人,挥洒的是青春与汗水,收获的是察隅茶和故事。
采摘之后,就是加工、制作和销售。
“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积极联系优质茶企,比如福建的正山堂来同我们合作。用他们的技术与雪域高山农场茶园培育出的茶青来制作高原红茶,初步试验,口感不错、反响也好,平均市场售价每斤4000-6000元。”冯建军告诉记者,引进优质茶企只是第一步,农场还注册了茶叶商标,希望通过与优质茶企合作,既学技术,又构建经销体系,最终培育出自有品牌。
35岁的普布次列是农场产业发展部副部长,负责茶叶加工、制作管理工作。距离茶园不远,就是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普布次列介绍,这座工厂从2020年开始建设,机器设备从湖南采购,“今年我们又引进了2条生产线,一条红茶生产线,一条绿茶生产线,一天的加工生产量可达8000斤。”
嘎堆嘎美村。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宪平 摄
丨“深圳+察隅”:续写当代“茶马古道”新篇章
种茶、采茶、加工茶……冯建军的最大心愿是将“察隅茶”品牌“打响”“打出去”。
“2023年,我们注册了‘雪域藏韵’商标,后续我们将整合深圳大后方的力量,通过消费帮扶、资源对接等方式,在大湾区打开广阔市场。”冯建军说。
去年12月1日至3日,2023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在深圳举行。冯建军带着察隅农场产品出现在林芝展馆。三天的“练摊”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他带去的“雪山藏韵”红茶、绿茶、白茶广受好评。尤其是红茶,茶汤鲜亮、香气四溢。“红茶口感顺滑、醇厚,余韵悠长。”广东茶商张先生赞赏不已,并当即表达了希望代理、经销愿望,“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健康、有机。雪域高山茶纯净、无污染、营养物质丰富,广东这边的客户很喜欢。”
给我一片叶子,还你一个领先的“茶世界”。
察隅+深圳,共同谱写“茶佳话”。冯建军认为,支援、帮扶并非单向。“深圳市场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巨大。而林芝、察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生态资源,对深圳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优质货源、核心竞争力。”
绿叶子,金叶子。
从察隅到深圳,从深圳到全世界,深圳、察隅携手打造的新时代“茶马古道”,必将续写新的传奇篇章。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听老党员讲党史!
7月你好,转机重庆,美好如“七”而至 洪崖洞,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以巴渝传统“吊脚楼”建筑形式为依托,有“中华悬崖城”“天空之城”之称。“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玩不夜风情”…
剑道之如何避开对手的刀剑 李达源文 如何避开对手的刀剑? 第一,退到全部攻击范围之外,这样对手的刀剑就无法击中自己。 第二,闪避到对手刀剑轨迹攻击的左侧或者右侧。在对手攻击自己不到的情况下,自己是否还有余力再次攻击对手,这就是功夫的体现。 第三,在对手攻击自己不到的情况下,自己就会不断奔跑,或者移动,只是为了对手在短时间内不再有攻击到自己的状态。 在武士对决中,胜败只在一瞬间,所以,高手体现的功夫就在于如何躲避对手的攻击,高手体现的功夫也在于如何再次向对手发起攻击。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