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昏睡在医院的张某芳老人。除了偶尔探视的大儿子,她身边的亲人只能是聘请的护工和医院医护人员。
82岁的老母亲,有4个亲生儿子,且都在深圳工作,其中3个儿子是深户,老人住进医院三年多了,除了第一年的救治医疗费用结清外,最近两年除大儿子外,另外3个儿子几乎不再和医院有任何联系,至今欠费近13万元。每天昏昏沉沉躺在深圳龙安医院一间病房里的湖北孝感老人张某芳,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4个儿子,怎么就这么忍心为了她的医疗费用,纷纷扰扰,如此互相指责、扯皮长达2年多,宁愿将她遗留在医院长期忍受人们的汹涌议论和廉价同情!
龙安医院:全力救治但难忍儿不管
“三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除了老人的大儿子宋望某能偶尔见到外,其他几个儿子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接通电话,都是向医院表示感谢和表扬,但就是不出现,既不来探望长期卧床的老母亲,也不支付长达两年多来的近13万元医疗费用。作为一个商业医疗机构,如何能长期承受这种欠费?”深圳龙安医院医政科主任黄伟波对记者说。
据介绍,张某芳老人于2013年5月因脑颅出血急救入院,抢救成功后在家属要求下继续住院观察疗养,因年事已高,老人每天几乎处于昏睡状态,但各种特护及养护药物不断。2014年3月,在家属的要求下办理了一次出院手续,缴清全部费用后当日重新办理入院手续,继续住院救治。但自此之后,这四兄弟就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互相指责和扯皮,不探视老人,也不再为医院缴交一分钱的医疗费用,“他们并不是付不起。如果老人出现意外,现在想找家属签字都困难!”黄伟波无奈地说。
医院病友:老人可怜医院受损
在医院护士长祝惠的陪同下,记者在6楼病房见到了卧床昏睡的张某芳老人。病房朝阳,宽敞明亮,被褥干净。祝惠介绍说,老人的护理很不容易,脑出血抢救过来后,老人又不断出现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因此插换胃管、尿管,膀胱冲洗及清痰以免浓痰堵塞等工作,都必须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此外,每天口腔清洁、两小时一次的翻身兼拍背、半月一次的尿管换洗等,还都得两名医护人员配合才得以完成。“住院卧床三年多,老人没有褥疮,病房没有异味。好多护士都将老人当自家奶奶来照顾,”祝惠难过地说,最怕病情恶化时,却不见她的亲人来,护理人员无不小心翼翼,竭尽全力。
老人住的虽然是双人间,但病房不紧张时,实际上给老人和其保姆提供了单独房间。隔壁一个病房的王姓阿姨对记者说,她因慢性病经常来住院,熟悉这个情况,“从来没见她儿子来探看过。儿子不孝,老人遭孽,人家医院抢救了,还要受拖累!”
老大宋望某:家庭负担重已尽力而为
家住南山区西丽的大儿子宋望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已经57岁了,深户,原来有4个孩子,再婚后又有了2个孩子,家庭负担很重,能力有限,“从老人住院开始,我单独支付了保姆的3年护工费将近17万元,现在还欠着人家2.6万多元。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每天在外面奔波赚钱。其他三个兄弟没当回事,他们没管事已成常态,一直是我这个老大在管,联系医院,协调兄弟,安抚保姆,但兄弟们之间矛盾重重,甚至坐不下来谈判,我实在无能为力了。”
记者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时,他表示一言难尽,但主要是经济问题和平常积累的矛盾导致:“老四确实困难,他就一句话说我没钱;老二说是他给老人家在老家购买的新农合社保,但第一次住院后的报销费用全部被老三拿走了,一分钱也不给他;老三坚称第一年的住院费用是他垫支的,老家的报销款当然归他。就这样搅合缠绕,谁也不服气,两年多来既不为老母亲尽赡养和救助义务,也不均分欠缴医院的医疗费用。”
老二宋和某:希望医院起诉
电话采访中,家住龙华新区民治樟坑社区的老人的第二个儿子宋和某表示,2013年11月,四兄弟就已经开会约好一起供养老妈,所有医疗费用均分,“我掏钱为老妈买了好几年的新农合社保医保,总共垫支过2万多元的医疗费、护工费和新农合本金,结果老三以新农合名义报销了第一次的住院费用后全部据为己有。我提出大家算个总帐,多退少补。但老三死也不肯出来沟通,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医院上法院起诉我们。”
老三宋汉某:搞臭了我们医院就能拿到钱吗?
拒绝回答住在哪里的老人的第三个儿子宋汉某说,他是深户,不是他不愿意付钱,也不是付不起,而是兄弟间协调不了,主要是新农合问题没扯清,“新农合确实是老二买的,但这是国家政策,我总共垫付了8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款当然归我。你们媒体不要和医院一起来制造一些旁门左道的行为,医院还搞什么报警,搞臭了我们,医院就能拿到钱了吗?有本事让医院起诉我们,判我们四兄弟每人该出多少。”记者反问他这是你们兄弟间的家事,该出的医疗费用,为何要人家医院来做裁判时,他和老二的回答一模一样:老二不出来沟通,协调不了。
老四宋国某:经济困难无能为力
老四是三个深户中的一个,他的回答十分干脆:一直打工,两个小孩上学,在宝安区租的是一房一厅4人居住,欠了一屁股债,中间也为老妈承担过几千元医药费,目前面临小孩高考,拿不出钱来,“我可以答应说暂时欠着他们三个兄长的,他们三个如果不出钱,我无能为力!”
律师观点:老人无法签字只能求助警方
针对上述情况,广东惠商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戴亚平表示,法律规定孩子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并没有规定是平分义务,这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有承担父母全部的生活资料和医疗救助义务;从民事主体而言,即使医院起诉,也只能起诉卧床医院的老太太,但因老太太已经昏迷失去民事行为能力,不能签字确认,且老太太的丈夫已经去世,因此按照法律规定无法从民事主体上诉诸法院,“强制解决的最好办法只能通过警方,以及户口所在地的行政部门,否则只剩下道义谴责了,”戴亚平无奈地说。
编辑 钟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