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回响2023|这一年,民生保障更有力更温暖
东莞+ 周悦维
2023-12-25 17:10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值此年终岁尾,东莞日报推出“东莞回响2023”系列报道,回顾过去一年东莞上下团结一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呈现“双万”城市的新变化、新收获,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汇聚强大力量建新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新征程,回顾2023年,东莞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让人民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

强供给优服务,市民生活更无忧

交通、医疗、教育,每一件都是市民生活中的大事。东莞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实,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病有良医、学有优教。

交通加速升级更新,市民出行更便利。历时3年,东莞虎门站新站房于9月正式启用。新的虎门高铁站站房建有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26445平方米,乘客候车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提供社会停车位918个。虎门站实现站城融合,服务城市枢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虎门TOD还将继续扩建,陆续有商业配套入驻,带动周边开发。虎门站让市民跨市出行更便捷,在市内,市民也坐上了更快的巴士。东莞巴士公司加密发车间隔,试行“响应式停靠”、大站快车、区间车等新模式,减少车辆启停的频次,候车时间最短缩短到了4分钟。

今年交通领域重大项目捷报频传:9月,鸿福路-银龙路跨江通道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东莞首条沉管隧道,预计3年后东莞市民可以感受水下开车。11月,莞番高速三期工程实现贯通,至此,东莞至番禺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今年已实现正线全线隧道贯通,全线25座车站中的22座实现封顶;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已于今年10月份进入车站基坑开挖阶段,2024年上半年将实现部分区间隧道盾构始发。

医疗实力不断提升,看病易还能看难病。东莞致力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4月,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市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中心大楼正式落成使用,BNCT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对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医学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2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大楼完工;9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完工,更多东莞市民能更方便就医。12月,厚街一名新郎送客时倒地心跳骤停,恰好遇到在同楼层开会的一群急救专家,得到及时救治并送医。事件温暖全网,这也是东莞医疗给市民提供满满安全感的一个侧写——当时正是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进行救援队野外拉练前的会议。

在东莞,乐享健康生活。12月,2023年度广东省健康县(市、区)技术评估和复评结果公布,长安镇成功获评。至此,东莞市33个镇街(园区)全部建成省级以上健康县区,率先实现健康县区全覆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东莞坚决落实好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即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9月,“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庆祝2023年教师节座谈会举行,表彰10位2023年东莞市“最美教师”。这是全市最高规格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也是东莞重视教育的直观体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仅今年上半年,东莞跑出教育“加速度”,打造教育“梦之队”。邀请郑国民等28名全省全国教育专家学者,成立东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遴选第二批10名基础教育领军人才、56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首批60名未来名校长培养对象;前往北京、广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开展8场优秀毕业生招聘活动,面向全国名校招引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330人、公办教师4774人。

重点人群重点关注,织牢织密保障网

东莞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以强化急难社会救助为突破口,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弱有众扶、老有颐养。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稳步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东莞市近几年逐步提高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提高核心社会救助水平。2023年,东莞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242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分别同步提高至每人每月1988元、1863元。据统计,今年以来,东莞共发放低保金7424.69万元,特困供养金1422.88万元,临时救助金81.71万元,临时价格补贴211.26万元,元旦春节价格补贴960.96万元,特困护理补贴567.23万元,补助低保、特困人员购买基本养老保险1207.72万元。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扎实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每天最幸福就是这一刻。”下午5时左右,90岁的陈婆婆吃上了由送餐员送来的还冒着热气的饭菜。自2019年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建设工作已于2020年实现全市百分百覆盖。今年,莞城、桥头、中堂三个镇街作为试点,开始推进为7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资助,让更多老年人在热乎饭中吃出幸福感。全市享受居家养老政府资助对象超1.3万人,享受“平安铃”服务老人7000多人,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资助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19张,完成今年新增300张床位的目标。护理型床位比例达78.12%,完成今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达55%目标。

“民生大莞家”持续发力,“莞”得越多,帮得越好。推动服务项目进全域村居、政策帮扶进千家万户、政策宣传进百会千企。9月,“民生大莞家”—“莞家暖心 医路同行”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携手市内各家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宣传“民生大莞家”,切实解决因病致困群众的困难诉求。类似的主题宣传活动还有很多,吸引了超1900个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热心市民加入“民生大莞家”爱心资源库,超900家爱心企业与“莞家驿站”建立爱心联盟合作关系,累计撬动社会资金594万余元投入项目建设。

12月,寒潮来袭,气温骤降。由各镇街公共服务办和“双百”社工、莞爱志愿者等组成的慰问组陆续穿行在大街小巷,开展“民生大莞家”寒冬送温暖帮扶慰问活动,为镇内困难群众送去防寒物资,将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谢谢你们来探望我。”老人脸上满是笑意。据统计,今年共收集办理“民生微实事”项目1100余宗,实现近2万宗“民生微心愿”,惠及村(社区)比例达100%,内容涉及生活、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全市已组建一支由2267人组成的宣传专员队伍,通过宣传活动、入户宣传等,让市民在需要帮助时就能想到“民生大莞家”。

(作者:周悦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