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看“时间的凝视——OCAT十八周年典藏在光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3-12-21 14:2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日前,“时间的凝视——OCAT十八周年典藏在光明”展览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展出,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本次展览由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和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联合承办,并得到华侨城文化集团的大力支持,展出来自OCAT收藏的21位艺术家的54件/组作品,涵盖水墨、雕塑、油画、版画、装置和影像等艺术形式。

OCAT的十八年,也是深圳当代艺术生态生长的十八年。此次展览入选了2023年深圳市第十九届创意十二月的重点项目,并得到了深圳市宣传文化资金资助。展览以OCAT艺术实践的时间线勾勒出深圳前沿思想不断变革的形状,为“创意十二月”增添别样艺术创意风采,让时间在光明之眼的凝视中绽放。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将持续推动光明区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使更多优质艺术内容深深扎根于光明区的文化沃土,为观众们带来精神与视觉的双重美学滋养。

2023年是OCAT成立十八周年。此次展览通过这些与机构成长关系紧密的艺术家和作品,讲述OCAT与艺术家和作品的故事,同时串联起OCAT的艺术实践线索。这些伴随着OCAT诞生和成长的藏品,大部分源自于艺术家参与的OCAT展览,以及基于艺术家对OCAT认可和支持的友情捐赠。

作为“在林中路上——OCAT十八周年典藏展”的续篇,“时间的凝视——OCAT十八周年典藏在光明”以时间为纵轴,以作品为横轴,以此构建OCAT学术实践的时空,也在其中实现了使自身转化为他者对18年实践的一种凝视。这种“凝视”是来自于吉奥乔·阿甘本所说的“保持距离的凝视”。

此次展览以藏品入藏的时间顺序为基础轴线,按OCAT机构不同实践阶段划分出关键的时间节点,主要分为3个单元:“2005- 起飞”“2012- 共振”和“2023+ 焕新”。同时,“时间的光影”作为展览的平行单元,展出凝聚在展览项目、艺术家实践和作品中的OCAT出版及文献。

第一单元“2005—起飞”,回到2005年的OCAT。当它第一天向公众打开美术馆大门的时候,第一次呈现的是OCAT学术创始人黄专策划的“起飞:何香凝美术馆暨OCAT当代艺术典藏展”。“起飞”是他在设计OCAT时脑海里一直萦绕的意象——一架在停机坪上整装待发的巨型飞机, 这个意象源自于艺术家黄永砅的《蝙蝠计划》,这也是艺术家捐赠给OCAT的第一件藏品。该典藏展既提示出机构的历史足迹和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故事,也表达了OCAT要建立中国当代艺术专业机制的信念

第二单元“2012—共振”则展现OCAT馆群发展的状态。从2012年开始,OCAT发展成为一个美术馆群大家庭,在深圳、上海、西安和北京等城市拥有不同学术定位和方向的五座美术馆,以及以灵活的方式探索公共艺术领域的分展区,在国内首先探索美术馆群模式。OCAT馆群在执行馆长黄专、巫鸿、张培力、凯伦·史密斯、王序、郭伟其和冯峰等学术主持人的专业规划和引领下,分别在当代艺术、艺术史研究、新媒体艺术与建筑、设计与艺术等不同方向推动了独具特点的探索和实践。OCAT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结合在地特点持续推动艺术实践和知识生产。

第三单元“2023+ 焕新”,OCAT焕新出发,持续“在林中路上”,通过更为多元和灵活的方式持续推动展览、公共教育项目和学术出版。

作为展览的一个平行单元,“时间的光影”是OCAT机构实践的另一个面,以史学眼光、态度和方法构成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全景视野。OCAT的研究分为三个板块:艺术家个案研究、综合性课题研究和青年研究计划。通过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兼顾与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该单元展示了围绕这些项目和计划而生成的不同面向的出版物、影像及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6日。

(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