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烫出伤口两个月难愈合,警惕低温烫伤!

读特客户端综合
2023-12-20 20:3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有些让人感觉又暖又舒服的东西,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近期气温降低,大家上演“花式取暖”。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有些让人感觉又暖又舒服的东西,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女子烫出水泡,伤口两个月难愈合

前不久,家住深圳的邹女士在家中用艾条做艾灸,由于操作不当,腹部被烫出两个水泡。

当时,她在家里用烫伤药自行处理,可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伤口却一直难愈合,且创面达10厘米,最终只能到医院治疗。

医生表示,艾灸造成的低温烫伤,不仅会伤到皮肤表皮,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还会伤及皮肤真皮层甚至脂肪、肌肉组织。

正因为邹女士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这才导致伤情越来越重。

什么是低温烫伤?

很多人可能疑惑,低温也会烫伤?要知道,低温烫伤可比普通烧烫伤“鸡贼”多了!

普通烧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创伤。这种创伤通常显而易见,往往也是“立竿见影”,立马疼痛,立马起泡,立马尖叫,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比体温高的低热物体而引起的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人体的温度一般在37℃左右,当接触皮肤的热源高于人体温度,且长时间作用时就可能导致皮肤及软组织由浅及深的损伤。

当我们的皮肤与45℃~50℃的温度接触时,比如热水袋和暖宝宝等,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不会马上感受到刺激,在长时间接触后反而适应了与该温度的接触,很难及时察觉,从而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烫伤加重。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觉反应较迟钝,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低温烫伤严重吗?

市面上常见的几款取暖设备,能达到的温度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实际使用的平均温度都在40~50℃之间,处于低温烫伤的“高发范围”。

千万不要以为“觉得烫了躲开就好”,等感觉出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形成烫伤了!尽管这类烫伤的创面面积看上去较小,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早期大多只是红肿、水泡、脱皮、发白。

但实际可能损伤深至皮下组织、肌肉等,相较于高温烫伤,低温烫伤往往伤口较深,愈合更困难,常常几个月都难以痊愈,严重会发生溃烂,甚至需要手术切除坏死组织。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热源的时间,时间越长,皮肤受损程度越重。

哪些人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普通人群(学生、工作群体):夜间深度睡眠;醉酒状态;在室外冻到手脚麻木,到室内立刻拿热源取暖。

老年人:老年人因下肢感觉迟钝,以致发生烫伤不易知觉,直到烫伤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

糖尿病病人: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末梢不敏感。

小朋友:由于皮肤娇嫩、表达能力欠佳等因素,也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残障人群:由于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对热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烫伤了立刻进行“冷处理”

当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发现皮肤已经发红、肿胀、脱皮或出现水泡了,则意味着已经发生了低温烫伤,此时应立即进行“冷处理”,开启“冲、脱、泡、盖、送”五大急救步骤。

一冲:尽快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处至少20分钟以上,以降低皮肤表面的热度,减少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

二脱:充分的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如果伤口与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开,避免强撕。

三泡:疼痛明显的,可持续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钟,用于缓解疼痛。不要用冰块,容易把皮肤冻伤。

四盖: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患处,如果没有纱布,可用清洁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记不要用有毛状、絮状的物品覆盖,避免与伤口粘连。

五送:如果出现水疱,或者创面明显较深,及时就医和送医!

不要私自涂抹任何东西。尤其是牙膏、老鼠油、酱油、红药水、紫药水等偏方,千万不要涂!

大家在取暖时

务必要注意安全

千万不要受伤!

全套实用指南速收藏

(来源:人民网科普、新华网、广东卫生在线、央广网、广州卫健委)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