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承办、深圳市作协协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深圳文学创作高质量发展”——深圳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专家学者、作家齐聚一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围绕深圳文学创作的发展成绩与发展方向,深圳主题文学创作选题论证、实施路径与成果转化等话题开展研讨,为推动深圳文学创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表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深圳是一座青春之城、梦想之城、科技之城、现代之城,也是一座文艺创作的富矿。近年来,深圳推出了舞剧《咏春》《深AI你》、电影《奇迹笨小孩》等一批反映时代、记录时代、讴歌时代的文艺精品力作。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表真知灼见,为深圳文艺、文学工作建言献策,并呼吁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深圳故事,推动深圳文学走在时代前列、勇当文学尖兵,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提出,深圳是科技之城、科幻之城,深圳科幻艺术、科幻文学成绩突出、充满活力。同时,他认为,一些作家在哲学和历史的两个维度上有所欠缺,对这个时代缺乏解释能力。当下的深圳文学创作“生活多、历史少”,对于城市文学现代性的挖掘不够。他呼吁深圳作家多读书、多研究,沉入其中,读懂深圳,写出深圳这块土地上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谢有顺从经验、观察、想象三个角度分享了他关于文学创作的深入思考:一是强调经验是基础,文学要有以真实经验为基础的细节;二是善于观察,学会做案头工作、下苦功夫,要做实证功夫;三是不要急于创作、轻于下笔,要善于想象、学会思考,通过想象和思考获得解释时代的能力。他认为青春、科技、未来、现代,是深圳城市精神的几个关键词。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指出,深圳具有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城市品格,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并拥有多样的文学样态和庞大的写作群体。深圳从原住民30多万人口的海滨农业县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这是中国实实在在的“乡村剧变”。深圳的发展经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独特性,这里也是最容易产生故事的地方。她期待深圳出现表现城市剧变的“新时代乡村剧变”题材作品。
花城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指出,主题文学创作出版需要组织有力的引导、推动,需要加强选题策划、孵化。2018-2021年期间,花城出版社曾与深圳市文联、市作协开展文学合作,成功推出《深圳报告》系列丛书。她提出,除了原创文学、报告文学等体裁外,城市影像、网络文学、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等都是深圳主题创作出版的新方向。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元珂提出,深圳文学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自成一体、自成一脉,总能以其对种种“新”的培育与实验而置身于当代文学现场中心地带。他认为,未来深圳文学可由四个维度开展文学深勘:一是聚焦地方经验的宏大叙事模式;二是紧贴时代进程,为新主题、新人物、新经验赋形的新时代文学书写模式;三是发现并大力扶持青年作家的科幻文学创作;四是重视并着手深圳文学的话语体系建设。
《北京文学》编辑朱旻鸢提出,深圳是一座文学意义上的城市,深圳的文学和城市是共同成长的。他认为,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审美视点已从外部现实转向内在情感,且越来越直逼内心,对情感深度的开掘和复杂人性的透视等方面颇见功夫,在文学本体论的意义上延续了新时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生气与活力。
深圳市评协副主席、知名影评人王樽提出,他的《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一书从电影的角度探索深圳发展历史,讲述深圳与电影的关系。他发现,40多年以来,深圳创作了诸多具有影响力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但是多作为旁观者,表现深圳之外的故事。深圳影视缺乏属于深圳人自己的电影形象,更没有深圳人的日常生活。他强调,深圳影视应该开始走回关注深圳本土的人与事的时期。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深圳市评协副主席汪洋认为,新城市文学、新文化生态、新技术表达,是深圳面向历史、现实、未来的三个维度。他认为,深圳作家须有“深圳认同,世界胸怀”,他期待深圳文学文学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进一步构建。
《特区文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朱铁军认为,深圳青年作家在这座城市上自然生长。相对而言,他们在文学界的认知度和作品创作的能力稍逊于其他城市的青年作家。他们笔下的深圳和他们实际生活的深圳不完全是一个城市,他们较少写到深圳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他认为应该多发现、扶持、引领、培养深圳青年作家。
日前,创作中心实施2023年新时代主题文学创作项目,组织作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主题实践活动,聚焦深圳“双驱”驱动、“双改”示范等战略任务,围绕深圳科技创新、行业引领、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典型事迹,创作一批非虚构主题文学,彰显深圳新时代的开拓力量和创新精神。会上,广州市作协副主席刘迪生、谢友义,宝安区作协主席郭建勋,深圳青年评论家廖令鹏,深圳青年作家王艺洁等多位项目签约作家分享各自的创作感想。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