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时照
前言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两个“一公里”。源头上,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市场上,科技成果转化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有人说,从0到1很难,从1到N很容易。其实,都难。
从0到1是“最先一公里”,从1到N是“最后一公里”。两个“一公里”,两个鸿沟,都难过。
实证来看,迄今还没有一个基础研究落后的国家成为科技强国,也没有一个科技成果应用落后的国家成为经济强国,更没有一个不重视科学的国家成为文化强国。
新闻传播工作属于社会科学。既然是科学,同样存在两个“一公里”问题。
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创新是一连串事件,而源头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成果或产品是定理或定律,是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传播定律则是传播客观规律的概括,它体现传播工作在一定环境中的必然关系。
之所以加上“趣味”二字,是因为这些定律不存在于教科书中,有的甚至具有颠覆性,如果掌控不好,则影响我们的工作。它们是传播实践中的“黑天鹅”“灰犀牛”,也属于从0到1、从1到N的范畴。
如果说“严肃定律”是对传播工作的正面言说,那么“趣味定律”则是对传播工作的反面提醒。有上帝就有魔鬼,有正史就有野史,有学堂教育也有社会教育。希望通过对传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的收集、整理和提纯,让从业者在工作中逮住这些“魔鬼”,进而超越束缚,使认识更进一步,使实践更具有理性,使理论更有味道。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或许有所启发。
范蠡定律
春秋战国末年,天下纷纷攘攘,群雄奋起逐鹿。有问鼎的,有称霸的,有觊觎邻国领土的,你未唱罢我已登场,热闹非凡。此时吴越交兵,出了一个智者范蠡。
先是越王勾践斗不过吴王夫差,范蠡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为奴三年。其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后使美人计,用绝世娇娃西施麻痹了吴王的神经。二十余年后,苦身戮力,卒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深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帝王铁律,于是便弃官归隐,携带西施及家人,出入三江五湖上,以布衣之身白手起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富可敌国,号称陶朱公,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范蠡定律——
放弃过去的成功,才能走向新的成功
对真理和公平正义,以及天下苍生,不抛弃不放弃。名利场上,则需反其道而行之,要果断地抛弃和放弃。盛极而衰的道理,人人明白,顺风收帆的事情,很少人能做得来。
让你成功的,也让你失败。与范蠡同为越王左膀右臂的大臣文种,就被勾践赐死。越王说:当年你献给我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便灭掉了吴国,“愿以四术为寡人谋吴之先人于地下”。言毕,升舆而去,遗佩剑于座文种自杀,身死名灭。
历史有趣。有趣之一在于,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却又于相似之外见出各自的情怀。
作为普通新闻人,我们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能写个稿,或能拍视频,或能组个版,依靠半旧不新的体制包裹着,也能混饭吃。我们经常沉湎于能应对工作,满足于完成任务,忘了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跃升。至于在社会上扬名立万的新闻腕儿,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不是消息写得漂亮,就是通讯写得汪洋恣肆,要不就是评论让人如饮狂泉。但是,在大范围上也不容易跳出来,久了,也是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过生活,在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失去了大格局,气象不开阔。
作为媒体,开辟一块天地,服务特定人群,自有它的必杀技。可是,那些曾经帮你开疆拓土的战略战术,如果一直沿用,就成了套路,会让受众感觉了无新意。模仿别人或者重复自己都没有出路,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糖多了都腻歪,“一招鲜”其实是夺命天。
美国人的一则戒酒标语说:愚昧就是你在重复相同的事,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不就是自以为清醒其实醉眼蒙胧的人吗?
命运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昨天还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却屈居人下,所谓“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是也。靠吃老本,总有靠不住的时候。等到真的发现靠不住了,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古人说:弓不拉满,势不使尽。盛时欲做衰时想,上场欲做退场思。积极地看这句话,就是要积极地开辟第二战场。达到一个新高度,要敢于抛弃和放弃。历史是个好老师,如果你一次没有学会,她会不断地重复,像极了媒体的进化。
范蠡在民间一直为人称道,在正史中却不大被提及。这可能和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冲突:一个曾经做过大官的人却沦落为下贱。看看他做官做生意做人,不愚忠不清贫不检点,干啥都成,拿得起放得下,他选择了传统社会“士、农、工、商”中最没地位的商人职业,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不依靠当官时缔结的关系网,不坑蒙拐骗掺杂使假,居然“三致千金”。“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同乐。”拿到现在来看,他怎么都应该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首富。范蠡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见好就走的胆略和气派,在人是难能,在神是一定。所以,他成了神,在今天还是被人供着。
范蠡对媒体的启示是:站上一座山巅,就要悄然转身。厉害的媒体应该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白娘子定律
话说西湖景致,山水鲜明。一个俊俏后生,在杏花春雨中,遇着两个美妇人。
《警世通言》说,白衣美妇把秋波频转,瞧着许宣(许仙)。许仙是个老实之人,见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人,旁边又是个俊俏美女样的丫鬟,着实心里一动。白娘子不仅愿意和他成亲,还拿出五十两雪花银让他办婚事。不料这银子是高官府上失窃之物,许仙为此遭遇牢狱之灾。在苏州服刑期间白娘子又与他相遇,成了夫妻。白娘子再度用盗来的衣物打扮许仙,许仙又被发配镇江。白娘子再度跟去,许仙又与她和好。后来怪事连连,许仙基本确定白娘子是蛇精转世。在法海教授下,许仙将钵盂亲手往白娘子头上一罩,便不见了女子之形。法海揭起钵盂,只见白娘子缩做七八寸长,双眸紧闭,做一堆儿,伏在地下。法海要她现出本相,白娘子不肯。法海使出法术,白娘子和青青立时复了原形,青青是一条一尺多长的青鱼,白娘子是三尺长一条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仙。
白娘子定律——
一不小心,打回原形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这是爱情的神话,引无数男女竞折腰。
专一事,精一业,终一生。这是事业的传奇,让职场中人长太息。
白娘子的故事,恒常当做爱情看。其实,也未尝不可做职场观。
白娘子能人能蛇,融合有模有样。蛇精的底子,人精的样子。化形之后,在人间自由行走,而且,还弄出挺大的动静,让三界(人、妖、道)都难以忘怀。
实话说,白娘子还是挺能干的。修道千年,下了苦功夫。只是她不能彻头彻尾,无法彻底收敛妖气。最终失手法海,还是因为诱惑太大,心猿意马,导致修为不够。
搞新闻做传媒,最少得有一技傍身,最好是有几把刷子。采写摄制、说学逗唱得会一手,而且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日精进,让知识面更宽,让本领更大。现在媒体的困境,说到底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习惯于用老思路应对新情况,用老套路解决新问题。以老对新,过程失范,结果失效在所难免。
传统媒体在进化为新媒体的路上,有许多的漏洞。正如白娘子行事,多少总带着妖气。新闻单位新媒体的行藏举止,多少也带着传统气。传统不是不好,而是不够。
白娘子修炼成精,只走了半程,在成仙的路上半途而废,殊为可惜。媒体融合无坦途,需要很多的决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或许,我们长长的一生,在走向彼岸的时候,都是在和过去告别。
告别是为了重逢。当读者变身用户,我们就应该变身新媒体。如果以不变应万变,以老方法做新事情,用户一定会抛弃我们。雷峰塔不倒,就永无翻身之日。如果不增加新本领而幻想有新的美好生活,蛇精病。
作者丁时照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高级记者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李诚 审核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