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换一个视角理解文学
王钻清
2023-12-12 16:19

我们试着从语文视角、文学视角、语言学视角和美学等多个视角来理解文学。

如何从语文视角看待文学呢?我们知道,语文的特点有规范性、历史性、工具性等。我们可从语言学、文字学视角进入文学作品,还可从经典作品中获取健康、规范、有用的文学性表达元素(即语文知识),以及通过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未来学等学科对经典作品进行实用或非实用的营养提取(即文学欣赏)。比如,语文专家、《语文教学与研究》资深编辑余佐铭表示:诗人清平湾尝试“写大时空诗,知识的储备得庞杂,意象的组接得顺畅,哲思的渗透得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瞻有大视野,以上这几点都做到了;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那么,文学是什么呢?如何从文学视角看待文学?我认为,文学是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且以人和人性为本的有形式感的语言艺术,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发掘人性、尊重人民性并尊重人本、接近神性的语言哲学和艺术哲学有文采的诗意书写,有科学性的诗学实践。或者说,文学是相对独立且能通吃各种艺术门类营养的有意味有趣味有品位的文本,强调文学是写作方式即特殊的语言组织或文本的艺术感及美学追求;或强调文学之学(偏向独特的艺术门类)和文学之文(偏向特殊的语言组织)。文学的学应理解为有文本特性和艺术倾向性,有追求精神的艺术门类或注重语言艺术的别样科学或者说一切以语言艺术为本的文本学科,即倾向于艺术创造和审美趣味,倾向于有信仰的人文关怀和有批判精神的人性维护,倾向于呈现某种形式感和结构形式的美感。例如,清平湾在《你是我的入海口》一诗中较好地运用修辞手法模仿自然生态和个人生命经验,开头一部分写道:“昨夜的珠江口打开虎门/我生命精华长出彪形虎翼/南风把南海和远洋的气息导入/导入我们体内//体内的江河旺盛时夏水丰盈/春水不再明净/天空也不再温情/惟有我的心里日月星辰旋流”。

接下来,诗人带着现代人的开放心灵进入具有现代性的现实潮流,带着个人的理想色彩进入富于历史机遇的“人生跨海大桥”——

“今朝的瓯江口平静地睁开眼

眼看百屿顺从跨海大桥

构成你我人生的风景与未来

我的血脉接通群岛外的天际信息

这里不是宇宙中心而我心

我心灵里那无数视线通达

通达天地万物的每一条神经

此刻钱塘江口潮头撞击心壁

长江口吐出清源和浊流的气息

不跟黄河口流露的混黄交流

远海或远洋似乎没有听到

没有听到这些海口的叫声”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以新的感受力和独特的时空思维方式(比如,神通宇宙且思接万物的心灵视线等)直觉地表现超越人们日常感知的时空,而且让个人的生命经验和个体的现实感诗性地进入大自然的心灵投影,进入大时空的灵异世界,有如下文所写:

“我秋水之心何时夏水暴涨

万亿个星系里或许

或许我们同流合影

共生同源在平行宇宙里”

这一首诗的言说方式表现为——“诗并未说明什么,其整体告诉你:它本身就是”。它全部用语言的隐喻和象征方式说话,注重语言实验的建筑并对事物的重新发现和命名上发挥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艺术想象力,注重深度意象实验并对现实的全新感受和挖掘上尽力发挥语言的再生性的繁殖能力,诗性地进入思想实验天地,诗意地流泻诗人情感。

再换一个视角来说,文学是一种源自生命的艺术创作,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美学实践,是一种引领人类精神向前向上的特殊产物;其他应用文学样式和写作技巧做出来的作品如同工艺品和日常用品之类并不在文学范畴内。比如诗人清平湾的“大时空诗”就是一种美学实践,正如著名美学家兼文艺评论家高建平教授所说是一种“突围与新诗之路的寻找”,也如知名文学评论家庄伟杰教授所说是“新时代诗歌的美学突围”。以清平湾的《时空深处的那个人》为例,可以品味出新异感、生命感、现实感和未来感。

我们知道,文学最突出的特征是艺术探索和文本创新——从文学的创造性、发现性、批判性等方面把握新文学的形式创新和内容求异,使其具有人性、人类性以及艺术性、先锋性、未来性等文学基因,并体现文学革命或趣味革命。说实话,人们书写人类本身活动及命运的文本已基本完成,然而未知的世界里人是怎样的,文学的触角能否深入,文学的心灵感应能否找到心灵投影?这就是现代文学的使命和担当。谁都以为自己是在搞文学,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应用以往的文学手段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是发现中的表现或追求中的对抗。比如,文学批评家谭斌教授评论清平湾大时空诗时表示:“从形式到内容的实验性,不仅是求异的冒险,更是现代认知的发散!”清平湾的《时空深处的那个人》《太阳风的影响》同样明显地体现这一点。

其实,可以把文学分为文学(纯文学或严肃文学和经典文学)与副文学。纯文学不以功利为目的,纯文学包含原创性、个性化、审美性、创新性、纯粹性等因素。副文学即经过“大众路线”在大量生产并广为流传的,像口述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等就是如此。我们还可以按语言来分,文学可分为汉语言文学和英语文学等多语种文学;按地域来分,文学可分为国别文学(如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等)与世界文学。

那么,什么是世界文学?我认为,时至今日,世界文学从各国文学或各民族文学演绎为世界一体化的一种世界性文学——即从多种文学诸如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等演进变异为一种文学即全球化的世界文学。我们从世界文学的视角来阅读《红楼梦》,不难发现小说描写的人物不只是男女两性,而是有若干性别。比如贾宝玉可能是多性的,他在大观园这女儿国里活出了多么丰富的生命,他私下里与秦钟的来往可以视为同性恋。那秦钟正是那种腼腆温柔且有女儿之风的“小白脸”。正所谓“一龙九种,种种性情”。据说当今西方有关专家研究认为现今世界上有70多种性别。变性人也是这多种性别中的一种呀(参见王钻清专著《新语漫话红楼梦》)。这就是世界文学倾向的人类性和人性。又如清平湾的诗《生命的有机语言》《故乡的星空》《时空深处的那个人》等即是有关人类性的终极关怀。

如何从语言学视角来看待文学呢?我们知道,文学的本质是一切都是语言的运用并呈现审美的艺术感,以语言的形式美及语言的内容表现力完成文学。2021年11月6日,我在深圳的一场文化活动中,特意向著名诗人韩东提出有关“诗到语言为止”问题。韩东从容地说,“我当时说‘诗到语言为止’,本质上,就是强调语言,强调语言这种元素在文学——诗歌中的重要性;就是说,我们的诗歌开始于语言,最后也落实于语言;语言有材质,有结构性。它不仅是材料性的东西,也是一种归宿性的东西。当时这个说法是针对那时的诗歌写作状态的,它比较口号化,解读的选择性比较大。口号性的话总是易于流传,但解读性有各种方法。如果稍微说得周全一点,就是说,诗歌是一种语言性的东西,我们的目的还是要用语言来构建一种诗的装置。”清平湾特别注重这一诗学实践,比如他的诗《大设计》《异人真世界》《未来启示录》等。

《异人真世界》并未“诗到语言为止”,它突破了人类的基本语言而将思维带入外星文明,探寻外星人的语言密码和生命密码以及来自太空或外太空的灵异语言,追索人类和个人在多重宇宙中的终极目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它的发散思维由人类对于宇宙的科学探测成果作为导向去抚摸肉体之处的另类语言。接下来,它把时空导入人们认知有限之上的无限领域——在时间之外寻找地球人的个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那种无法言说的归宿,或许它的声音还停留在“恢复人类天真”这一境界——

“二维空间里爬上白纸的蚂蚁

没了方向感任凭日晒雨打湿

我在三维空间把白纸折成卷筒

视线顺滑纸筒中那根时间线

于是四维时空里曲折的不只人心

更有七维时空平行世界的那个我

我是我掉入黑洞洞口金光漩涡里

我不是我混人间江湖不知万水归海

更不知万物之灵人之性随自由风飘移”

至于我们如何探索一条在多元化语境下国际文学生态建构的路径,来推动多元性文学价值理念和标准在世界文学生态中形成?我想,还是从语言开始或到语言为止。“人类的思维过程充满了隐喻”。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提示我们如何认知隐喻。隐喻这一修辞手段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标志。而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思维过程充满了隐喻。语言中的隐喻只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符合语言常规的语言现象。从言、象、意三者关系来看,贯穿了从现象学、解释学到分析哲学和科学理论的各种哲学思潮,从根本上带来了知识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全新革命。其实从分属于“欧陆人文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两大传统中的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学的语言哲学来思考,我们发现人与世界、语言与人、文学与世界等诸多关系在言、象、意上可以找到鲜活的例证。比如,清平湾的诗《登枣阳高台遐想》《重叠的世界》《生命的边界》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即文学,文学就是诗的各种表现方式,就是有意味的诗性文本。那么,可以说,诗大都是天赋和匠心的合谋,生命和语言的合谋。独具匠心表现为独特的表现形式、独特的思想、独特的题材等。或者说,文学样式有许多种,我们在传承或开发某种文体的诗学实践中要有艺术追求,特别是文学家要有文学艺术的使命和担当,不断进行艺术探索——不仅进行文学的趣味革命,而且开展真正的文学革命,进而创造新的文学高峰或一代之文学,并且有力有效地融入世界文学。

作者简介:

王钻清,笔名清平湾,做过新闻记者、编辑、总编;出版诗集《回归或出发》《大时空诗》《敲响自然的骨头》、专著《创文谈艺录》《新语漫话红楼梦》; 《大时空诗》诗集被纳入中国诗歌万里行“中国百年新诗千家诗集”收藏项目;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境内外文学杂志发表文论、文艺随笔和文学评论数十篇。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王钻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