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23年,是近四十年来气象灾害年景最差的年份之一:第9号台风“苏拉”是“山竹”之后严重影响深圳的超强台风;全年九项暴雨纪录全部被打破,特别是“9.7”极端特大暴雨刷新了深圳7项雨量记录,被专家定性为超越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突发极端特大暴雨灾害,是深圳有气象纪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雨灾害。
在市委市政府科学指挥调度、防灾部门全力以赴连续作战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深圳在大灾之年实现无大难,成功实现极端大暴雨大灾无人死亡目标。12月7日,由深圳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市民代表组成的街坊口碑榜深调研团走进深圳市气象局,调研团一致认为该局“超大城市临灾气象预警叫应343机制”在深圳应对突发性极端灾害天气中高效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值得总结宣传推广。
“343机制”实现机制和科技深度融合
据介绍,深圳超大城市临灾预警“叫应”343机制是深圳市气象打造的机制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主要包括——临灾预警发布3策略:预警前提醒要强,预警发布单元要小,预警区域扩展升级要快;临灾预警“叫应”4方式:“直通式”报告市领导,“精准式”风险提醒,“兜底式”自动呼叫,“闭环式”监督落实;临灾预警服务3措施:高级别预警全网短信发布,高频发布实况降雨和短临预测,全程“预报+科普”服务。
深圳市气象局历经数年,创新了支撑临灾预警叫应“343”机制的四项关键技术:短临监测预警技术、台风暴雨风险研判技术、快速循环同化预报模式技术、分区预警制作和发布技术,不断强化了三项核心能力:智慧气象服务中台能力、预警信息快速呼叫能力和预警靶向精准发布能力的支撑下,确保预警发布尽可能提前,确保各级防灾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早、叫应全、不遗漏而且落实措施到位,确保市民收到预警、理解预警并会自救。
今年“9·7”特大暴雨期间,深圳市气象局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和短临监测预警信息,暴雨红色预警平均提前221分钟,及时叫应叫醒市、区、街道和社区的防灾责任人。期间,共发布6次精准靶向、2次全网累计6690万条手机短信,其中靶向发布在5-10分钟内覆盖任意街道,全网发布1.5小时左右覆盖全市2400余万手机用户(含漫游用户),使广大市民及时获得精准的临灾、预警信号和风险信息提醒。
“9.7”特大暴雨是深圳有气象记录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雨天气过程,59个河道站超警戒水位,220个地下空间进水,61个在建工地受淹,7个地铁站进水,6条地铁线暂停运行,紧急转移22万多人。但因预警叫应及时,全市无群死群伤,无人员因灾死亡,灾后12个小时基本恢复正常。
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建议加强宣传推广
深圳超大城市临灾预警“叫应”343机制,全面打通了临灾预警—叫应—响应联动预警的全链条,成功应对了深圳“9·7”极端特大暴雨,保障城市防灾精准高效、救灾迅速,无群死群伤,无人员因灾死亡,而且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市民对气象预报预警的投诉量也降低了50%。
在11月中旬举行世界气象组织(WMO)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示范项目中期评估暨国际研讨会上,世界气象组织PPE办公室主任木村达哉表示,深圳气象灾害早期预警服务模式将成为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的一个成功案例。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汛期的实践证明,“343”机制及时完成预警和“叫应”,为“负一秒”响应提供了较好基础,对防灾减灾工作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建议进一步梳理总结后加强宣传推广。
街坊口碑榜深调研团一行也对“343”机制在深圳防灾减灾过程中发挥的积极效果表示高度认可。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陶然表示,深圳“超大城市临灾气象预警叫应343机制”等很多工作机制理念在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都具备引领作用。深圳市人大代表陈雄英认为,深圳市气象局的不懈努力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有效的灾害防范服务和保障,通过更好应对突发性极端灾害天气,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高锦民认为,气象部门今年提出的“343机制”中,直通式的报告和精准式的防范能够将预警信号第一时间转化为政府部门的防灾行动力,这是国内领先的举措,值得推广。
深圳市气象局供图
(原标题《大灾之年无大难,社会各界点赞深圳超大城市临灾预警叫应“343”机制》)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