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3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之“推进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分会在广州举行。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在学术年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商贸研究中心教授董小麟、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义国、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夏新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院长王俊等4位嘉宾围绕“推进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作发言。他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紧紧依靠先行先试的开放优势,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把握新一轮科技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
围绕“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与发展”这一内容,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高级工程师林命彬、广州航海学院海运学院教授张敏、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杨清、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岳鹄等4位专家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最为开放的国际平台,加快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其打造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进一步拓展港澳与内地双向开放,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是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的必然之举,为我国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增添新动力。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丁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吴兆春、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孟庆亮3位嘉宾深入交流,他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合点需要努力实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以科技创新驱动湾区贸易发展,进而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蔚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借鉴国外先进湾区经验,还要系统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既要在产业布局、交通连接等硬件基础上提升行动水平,同时又要在科研要素等软件协同发展上下功夫,实现协同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创会会长、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蔡春林在会议总结时提到,2023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周年。4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经济加速融合,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了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通过优化培育产业生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数字化产业集群、引导传统产业集群区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等方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
本次学术年会分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实务工作者,共计100余人参加。
(主办方供图)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