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基金会(MCF)将赴迪拜讲述深圳生态故事
读特客户端记者 刘欣怡 王梓瑞
2023-11-28 20:26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将于2023年11月30日在迪拜开幕,各国代表将齐聚一堂,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红树林基金会(MCF)作为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将首次受邀参与此次大会,向国际社会讲述深圳生态故事。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孙莉莉

十余年保护深圳蓝碳生态系统

出发迪拜之前,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孙莉莉接受了读特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和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深刻影响了全球各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生命及经济损失。因此,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每个人关注与参与。

红树林、盐沼、海草床并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于滨海蓝碳而言,红树林的价值最为显著。红树林在人类维护星球的健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上碳含量第二高的生态系统,仅一公顷(大约是一个足球场的大小)就能储存超过1000吨的碳,如果说人们常常提到的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那么1亩红树林的固碳效果相当于5亩的热带雨林,是当之无愧的“固碳王者”。在深圳湾,深圳,拥有丰富的沿海红树林资源对应对气候变化、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因此其蓝碳的潜力尤为巨大。

这是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看过来的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红树林基金会(MCF)自2012年成立以来,持续关注以深圳湾红树林为代表的湿地生态系统,并开展持续的红树林修复和保护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效。此次COP28,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孙莉莉将加入深圳代表团,代表了深圳的众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包括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深圳日”等活动,借此机会向国际社会介绍红树林的蓝碳功能,同时讲好深圳故事,分享深圳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和宝贵经验,展现中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决心和贡献。

“先行先试” 分享深圳实践经验

红树林基金会(MCF)作为深圳环保事业的重要推动者,近年来持续开展“守护深圳湾”“拯救勺嘴鹬”“重建海上森林”等战略品牌项目,旨在通过建设社会化参与的湿地保护平台,推动深圳湾成为全球示范,降低以勺嘴鹬等为代表的珍惜迁徙水鸟和红树林湿地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升亚太区域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让人与湿地都有丰盛的未来。

据孙莉莉透露,在此次大会上她将代表基金会,围绕深圳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先行先试”的探索历程,与世界分享红树林基金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力,主动联合企业、科技、金融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环保事业注入新活力的实践经验。

据介绍,红树林基金会(MCF)自成立之初便得到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30多位企业家的支持,并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为基金会开展环保事业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和支持,同时,也让企业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今,红树林基金会(MCF)专业、务实的环保理念,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多元参与者的认同和加入。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红树林基金会(MCF)注重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推动企业在环保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与平安集团的合作中,就结合了红树林保护的需求与平安集团的金融优势,共同提出了成立专项慈善信托、开设“平安乐善”公益募捐平台、推出绿色碳汇保险产品等综合设想,让金融能成为红树林保护的“催化剂”,为红树林的修复与保护保驾护航。

此外,红树林基金会(MCF)还充分结合深圳作为科技之城、创新之都的优势,将前沿科技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在监测和巡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华为的云计算技术可以为管理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也赋能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

“深圳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持续闪耀国际舞台

2021年,红树林基金会(MCF)参与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了IUCN和自然资源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十大典型案例。

2022年,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经测算达1.92亿元/年,单位面积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全市均值的7.43倍。

2022年,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华侨城湿地获评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成为大陆仅有的三家获奖单位之二。

2023年,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宣布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23年,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通过《湿地公约》委员会第62次会议的决议,落户深圳。

近十年来,深圳累计修复红树林面积43.33公顷,深圳河入海口区域鸟类种类由治理前的92种上升到167种,黑脸琵鹭、豹猫、欧亚水獭、小灵猫等国家级保护动物频频出没。

深圳湾的“明星鸟种”黑脸琵鹭

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深圳在国际生态环境保护舞台上不断崭露头角的身影。

孙莉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仅400公顷左右深圳湾红树林湿地却跻身十大典型案例之列,并成为一种“深圳模式”,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这背后,是因为深圳找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孙莉莉强调,在一个拥有2000万居民的城市中心,深圳能够为其他物种保留一块高质量的栖息地,充分展示了深圳在城市规划布局上的前瞻性。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深圳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先行示范作用,也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鼓励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立足深圳成果,创造无限可能

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参与人数首次达到7万人之多,中国代表团总人数也首次超过了3000人,这意味着全球生态治理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谈起对此次远赴迪拜参加COP28的期待,孙莉莉表示,希望红树林基金会(MCF)能在国际舞台上,将深圳故事、中国故事向全世界娓娓道来,为世界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同时,也希望能有机会与更多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学习全球最新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技术。她相信,通过跨国界、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探索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将有助于提升红树林基金会(MCF)的专业能力,更有助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全球的绿色发展。

图片来源:红树林基金会(MCF)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琨亚

(作者:读特客户端记者 刘欣怡 王梓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