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桌上型电子显微镜、华为数字能源全液冷超充、全球单体设备产氢量最大的电解水制氢系统……近日,借助高交会这个世界级展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一批尖端“黑科技”齐齐亮相,在深港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产、学、研界引发一阵不小的“骚动”。
今年以来,福田区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抢抓历史机遇,认真落实《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以“再造一个新福田”的闯劲、干劲和拼劲,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圳园区建设,促进“一河两岸”“一区两园”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科创资源加快集聚,河套合作区大步迈向国际一流科创园,凤栖梧桐开创新局面,科技创新实现新飞跃:近200个高端科研项目快速落地,11名院士专家、超过300名海内外优秀科学家、2000余名创新创业青年纷至沓来……
《规划》东风正劲,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11月16日上午,以“相聚创新福地 共创科技未来”为主题的2023福田高交会特色项目签约与推介活动,在河套深港国际科技园举行。活动上,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院士获聘福田区都市型科创区“首席专家顾问”。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期间,福田着力发挥“展会+活动”联动效应,用好高交会这张靓丽名片,打造科技界与产业界对话交流平台。河套先后举办深港之夜、2023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深港科技创新发展平行论坛、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之河套深港创新发展论坛……以活动汇人才、聚产业,把高交会的成绩单转化为河套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借助国务院印发《规划》的东风,深圳、福田近来打出一套“组合拳”,构建更强磁场,吸引全球科创资源——
资源引入“聚起来”,举办河套合作区自2017年规划建设以来规模最大的新引进项目集中签约暨新落成项目集中入驻活动,集中签约入驻40个项目,涵盖世界500强及科技领军企业、央企国企、高校、科研院所等“窗口型”“平台型”“枢纽型”机构;
协同创新“联起来”,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盛大开园,引进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港华能源等16个高端科研项目;
金融支持“强起来”,重磅推出科研机构跨境资金调拨“科汇通”试点,规模超30亿元的3只基金签约落地、3大科创金融服务平台正式成型,12家金融机构联合签署20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协议,为河套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市区凝心聚力,围绕“五流四制”加快制度创新
前不久,福田区联合市外事保障中心推出河套合作区首条深港跨境巴士专线,跨境巴士穿梭于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至香港科学园,单程平均运行时间约45分钟;配套上线跨境专线预约系统,园区“白名单”内人员免费乘坐,目前已审核“白名单”科研人员300余人,实现深圳园区与香港科学园快速衔接,为科研机构及人员提供深港“点对点”跨境交通服务。
不止深港跨境交通,锚定《规划》中明确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关键事项,福田由区领导领题,开展“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跨境专用通道”等多项专题调研,深入河套合作区一线察实情、找问题、谋对策;联合市发展改革委成立河套工作专班,凝聚形成市区工作合力,编制出台市贯彻落实《规划》实施方案和3年任务清单,并配套形成区级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制定年度8项重点攻坚行动方案。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围绕“五流四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管理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积极开展制度与政策创新探索,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
比如,深入推进税制、科研管理体制等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河套深圳园区财政科研资金监管适用港澳审计准则,会同市财政局编制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即将正式上报国务院;落实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作为示范项目已通过深港两地专家的协同评审落地;落实选题征集、团队揭榜等科研管理创新机制,已面向科技界发布首批6个重大基础科学及工程技术问题项目需求、完成5家科研机构及研发型企业“揭榜挂帅”,正加快开展第二批选题征集。
加强资源整备,300万平方米空间纳入蓝图
站在位于长富金茂大厦44楼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展示交流中心往下俯瞰,“一河两岸”的深圳、香港与“一区两园”的河套合作区尽收眼底,还能看到河套深圳园区塔吊林立,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热火朝天”。
为适应科技产业发展所需,河套深圳园区快马加鞭推进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的改建工作,园区面貌加速蝶变。
《规划》印发以来,福田区组织“硝烟训练场、炮火实战营”示范班开展专项攻坚,通过“租、购、改、建”多措并举筹集资源,全力整备空间资源,建强发展基础。
由港方主导运营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物业条件评估、清退楼内存量企业。改造后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为香港科创企业提供了新的科研空间。
近期,福田新完成中天元大厦、福鹏科技产业园、安骏达大厦、富林物流大厦等近15万平方米空间收储,累计在福田保税区整备改造约8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研空间,建成11个专业园区。
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未来可提供30万平方米科研配套空间。皇岗口岸片区的改造也如火如荼进行,待口岸货运功能取消后,释放出来的40万平方米货检区土地,年内将成片打造国际协同创新区,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形成高品质空间持续供给良好局面。
预计到2035年,河套深圳园区新增科研及配套空间将超过300万平方米。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