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格盛会频频,光明何以瞩目?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文/图
2023-11-20 18:39
摘要

11月的光明,频频站在高规格盛会的聚光灯下,迎来“高光时刻”。

鹏城向北,大道光明。

11月的光明,频频站在高规格盛会的聚光灯下,迎来“高光时刻”。

诺奖得主、两院院士、顶尖专家;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科研、产业、资本力量接踵而至,搅动城市发展的“一池春水”,彰显光明这座科学之城的辐射力、影响力、磁吸力。

11月8日,2023年能源及交叉功能纳米材料国际研讨会在光明区举行,全球能源材料领域20余名院士、百余名顶尖专家齐聚,为国家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动能,为光明科学城建设贡献智慧、增添力量。

11月10日-12日,2023光明招商大会暨第二届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大会在光明区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向全世界释放科学之城的“向心力”和“吸金力”:整体签约项目38个,意向投资960亿元;国药集团、海尔集团、西门子、广新控股集团、华润等7个世界500强落户。

11月16日,湾区脑科学产业创新与合作大会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召开。诺奖得主、两院院士、临床专家、顶尖资本、产业代表等大咖云集,为脑科学研究寻找新的方向,为研究成果“落地生金”寻找转化路径。

11月17日,2023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光明区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70多家央企齐聚一堂,共话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国之重器”焕然上新

11月15日,由中国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西丽湖论坛”,重磅发布七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四项来自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学科领域,布局建设了大科学装置、广东省实验室和各类科研平台、大学在内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建设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位于光明生命科学园的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当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望进一步汇聚全球高端科研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提供强力支撑。

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首个跨物种、跨尺度的智能生命健康基础设施。围绕解决“重大脑疾病发生和干预的神经机制及诊疗策略”这一核心问题,为实现建制化科研和承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成为全球首个将软件控制、硬件集成和合成生物学应用进行系统整合的大型规模化合成生物设施,打造高通量、自动化、标准化的“生命铸造工厂”,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开放,为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日同期发布的重磅科技成果中,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和深圳理工大学(筹)算力微电子学院揭牌,同样落地光明科学城,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和输送一大批顶尖创新人才。

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打造柔性电子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前沿技术创新研发高地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深圳理工大学(筹)算力微电子学院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厚的科教资源、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工业级的教学平台建设算力微电子学院,致力于培养一流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人才,成为高性能芯片工程师的摇篮。

光明科学城内,越来越多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进入实质建设阶段。位于科教融合集群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院区永久场地一体化项目,已于今年8月3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引领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核心区,青山绿水间,错落布局的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大科学装置,以及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正加快建设。

而已建成投用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更是成为闻名遐迩的光明区城市新地标,依山就势连绵数公里的校园建筑群气势磅礴,红墙绿瓦,极具岭南特色。近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碑记石、校训石、孙中山铜像全部落成,目前,校园内已进驻学生10000余名、教职工3000余名,书声琅琅,创新活力源源不绝。

“科学梦家园”何以美丽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山岭层叠间,一个山水人城和谐交融的“科学山林”呼之欲出。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内,规划布局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科学家谷。作为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服务配套核心,科学家谷集科研办公、会议交流、科教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力求打造国际化、有归属感的科学家园和山水绿谷。

科学家谷包括科学公馆和科旅之家两个重点项目。科旅之家以会议、展览等功能为主,显于水而隐于山,是科学家谷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交流的科学门户;科学公馆是科学人才研修、交往和休憩的场所。

“我们十分珍惜宝贵的山水资源,依山就水打造科学家谷,希望科学家在实验室之外,有一个突破实验室界限的交流休闲场所,在这里迸发出更多的科学灵感。”光明科发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悉,目前,科学家谷已完成一号道路建设,同步推进荔湖东路、丹堤路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未来一年内,该片区市政路网系统将初具规模。随着各个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落成,相关科研和生活配套的重点项目也将同步完善,一个高质量高颜值的科学核心区蓄势待发。

光明科学城致力打造科学家的“梦家园”,为科学人才营造具有浓厚科学氛围的高品质空间。光明区将推进国际人才街区建设,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科学公园、光明云谷周边建设高品质住宅、办公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出一批街角咖啡、主题书吧等“创想空间”,提供沉浸式思考、灵感碰撞的思想栖息地。

高颜值光明未来可期

初冬光明,暖阳和煦,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科学公园项目建设现场,新种植的乔木扎根向上生长,连片粉黛迎风摇曳,今年春节前将对外开放的公园一期90万平方米区域,正展露出一幅绿浪如海的美丽画卷。

科学公园占地面积约208万平方米,是光明区体量最大的公园。项目范围内大尺度的自然山丘水系,形成巨型蝶状基地,由此引出公园“科学领航、光明蝶变”主题,以“一核两翼——科学核、山水翼”为设计思路,科学引领光明展翅腾飞。

科学公园有六大设计亮点景观值得期待,包括都市活力水岸客厅、通山连湖的生态艺术体验廊桥、抒怀向往光明的科学顶、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光明芯、链接城市与自然的生态廊道、寓教于乐的生态自然剧场。公园还将提供约2万平方米的运动设施场地,约30公里的慢跑步道,约2000个停车位。

作为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的核心公园,科学公园是集生态、科普、健康、娱乐、运动、休闲、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承担着区域绿色核心、绿意引擎的重任。

世界一流科学城需要别具一格的城市载体,同时也必将催生独树一帜的城市风貌。光明区建设热潮涌动,近期一大批能彰显未来城市形象、城市品位的地标建筑传来新进展,将开启未来光明区独一无二的高颜值城市新气质。

深圳科技馆(新馆)如一艘横空出世的“太空飞船”,此时正处于外立面金属幕墙安装阶段,极具未来感的建筑形态日臻完善。该项目是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将打造成为国际顶级特大型公益性科学中心。项目用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82万平方米。

10月19日,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茅洲河畔这座“sport+”新型文体活力综合体, 犹如一颗水岸明珠,正在逐渐展露真颜。该项目以“河畔的一片绿叶”为设计概念,建筑造型大量采用了与周边环境、自然肌理相近的曲线造型,呼应场地独特的自然特征,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浪漫色彩。

11月6日,红花山体育中心改扩建PPP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红花山体育中心犹如一方山畔之“悬石”,依托项目的生态优势、业态优势,打造兼具趣味性、文化性、开放性等众多属性的体育综合体。

11月9日,“SPORTS+”体育休闲综合体科学城体育中心开工。科学城体育中心是集体育赛事、健身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中心,将成为光明区城市公共活力释放的舞台。该项目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地铁6号线科学公园站东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248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257平方米。

科学城体育中心项目设计以流线型的建筑手法,适应基地复杂轮廓变化与建筑内部功能和空间需求,建筑整体形象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起伏流转,宛如白云缭绕山间,融入城市天际线。

科学之光,明日之城。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两年内,光明区将有一大批集聚科学元素和科学基因的城市建筑、公园、公共设施将完成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雏形初显。届时,在光明城市漫步,将随处可遇大美光明,充分感受科学之美、城市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美美与共。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