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之荣耀 | 郭清华:给旧街区洁净之美的温柔大叔

读特见习记者 周梦璇 文/图
2017-10-26 16:21
摘要

在郭清华经常清扫和巡查卫生的边防小区,有一栋房子屋顶上种着花。粉红色的花朵盛放,团簇在枝头,隔着老远就能一眼望见。郭清华也欣赏美,在深圳,他用心维护着城中村洁净之美,再过几年退休后,他想回老家好好休养,安享天伦之乐。

下梅林、围面和河背,它们隐匿在喧嚣的大道和林立的高楼背后,默默连成了一片人流拥挤、房屋矮窄甚至老旧的三角生活区,这是深圳的城中村,有本地居民的坚守,也有过客的来去匆匆。

但郭清华在这里是个特殊的存在。每天一大清早他就出门,提着扫帚和撮箕等工具独自穿行在村子的“握手楼”之间,往上看是割裂的天空和裸露的管线,左右环顾是墙面斑驳,视线再往下就是他最熟悉的道路。尘土、垃圾、小广告以及周边居民随意摆放的杂物,这些不符合城中村环卫规则的“猎物”都要被清除。来回绕三个村巡查三四遍以后,他才放心地伴着茫茫夜色回家。这样守护城中村的日子,郭清华已经过了19年。

钻小巷爬高楼,在犄角旮旯里穿梭清理

第一眼见到郭清华的时候,如果不是他穿着橙色带反光条的制服,大多数人不会觉得这个乐呵呵的身材微胖的51岁大叔是个环卫工人,因为他实在不符合人们心目中传统的环卫工“又苦又累”的形象。

打从四川老家出来,郭清华辗转了山西和云南两个天南地北的省份,都是在建筑工地做一些搭楼板、埋污水管的体力活,1998年来了深圳,才第一次进入环卫这个行业。城中村的生活垃圾和马路垃圾相比更难处理,垃圾桶溢满了也是环卫工人给推走。刚开始,他很不适应,“觉得垃圾很脏、很臭,干活心里不痛快”,但干了半年后,郭清华已经成了撸起袖子就往上冲的人。他想通了,干一件事就要干好。

郭清华和同事扶起翻倒的垃圾桶

他清扫过城中村的巷道,四五条小巷的面积虽说不大,但是犄角旮旯尤其多,遇到狭窄的地方,扫帚也难以挥开。有时,他不得不挤进只有一人侧身那么宽的墙缝中去捡拾垃圾,并且用高压水枪将缝隙里沉积的污垢冲得干干净净。有时,他又得架着梯子爬上三四米的空中,将住户掉落在窗台外的塑料袋和瓶子等东西夹下来。

狭窄、藏污纳垢的楼缝,非常不好清扫

挂在窗台外裸露管线上的垃圾

日积月累,本以为是枯燥的环卫工作也被郭清华摸索出了一点门道。经过一个垃圾桶,他只要用脚轻轻一碰,根据桶晃动的幅度就能判断这个桶装了多少垃圾,到底满没满。在城中村打扫了一段日子后,他就注意到这里有频繁的高空坠物,对环卫作业有很大的风险。他立马跟领导提建议,让城中村的环卫工人每人都配备一顶安全帽。城中村有些地方信号不太好,他想法子在家装了个信号接收器,然后买了两张手机卡,方便工作。

热心对待同事,大热天总记得给他们买几瓶水

2016年9月,郭清华升任环卫工副队长,开始管理40多个环卫工人,并负责巡查。

“热心”,这个词是郭清华的环卫工同事们对他最直接的评价。很多板着脸正紧张扫地的环卫工人一听到“郭清华”的名字,神色就缓和了下来,暂且停下手中的扫帚笑说几句。他们来到城中村做清扫和保洁,老郭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大概是因为在一线干过太久,深知环卫工人清扫的艰苦,郭清华巡查的时候把环卫工人的身体状况摆在第一位。

郭清华在和同事们交接工作

“先是看他们身体还行不行,吃不吃得消。有时候太阳晒得太猛了,就给他们买几瓶水带过去,(环卫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还是最重要。然后再看看打扫工作完成了多少,干不干净”,郭清华说,有些新来的环卫工人不太熟练,他也会主动把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尽快上手。

城中村的垃圾量十几年翻了倍,还有很多新问题

在郭清华心里,“来了城中村就是客人”,他们环卫工人的职责就是把屋子打扫干净、热情迎客。九十年代的城中村很多地方都还是荒坡,整个河背村的垃圾才装三四车,现在,人多了,垃圾也多了,每天从河背村拉走的垃圾有8车左右,足足翻了一倍。

呼啸而来的共享经济也把矛盾留给了城中村。这里单车泛滥,堆积成山,乱停乱放问题尤其严重。有些单车停在巷道里,需要先搬走再搞卫生,环卫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了。有一次,就是因为有人把自行车停在两面墙的缝隙里,郭清华钻进去挪单车的时候后脑勺猛地撞上墙面上的空调支架,尖锐的支架头给脑袋戳出了好大的一个伤口,手捂住了血还滋滋的往外冒。简单包扎后,第二天他就重新回到岗位上。但这个伤口渐渐化成了他脑海里的一根刺:城中村这搬不完,扶不完的单车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城中村的共享单车乱象

他操心村里的大事小情,有人来问路的时候,他是指路人;有垃圾桶因为烟头没熄灭着火时,他是消防员;有资料和重要物件丢失的时候,他又摇身一变成了侦探。去年金梅花园有位住户把毕业证遗失在垃圾桶,他翻找了半个小时,愣是给人找出来还了回去。当问及做这些好事有没有得到什么回报时,郭清华笑笑:“有人会说谢谢,有人就一句话不说走了,但是我都没关系的,没想着一定图个什么”。

家中妻女是最大牵挂 情人节给妻子送玫瑰

一个普通的星期三,郭清华清早在隔壁小超市买了些豆角和青瓜放回冰箱,打算就着昨天剩下的红烧肉做一天的饭菜。冰箱旁边不远就是他的床铺,床铺上头的隔板放着一个来了深圳近20年的人所有的身家——两个箱子。2003年,他第三次搬家来到河背村,和3个四川老乡租住在这个一室一厅的房子里,至今已经14年。

“搬家太麻烦了”,郭清华这样解释他不愿意添置东西的原因。于是,他为数不多的东西和床铺一起就挤在这样小到不足5平米的地方。床头安了个白炽灯泡,略微昏暗的灯光足够看清床尾摆着的那本日历,他数着日子。

郭清华住了14年的地方

2008年的夏天,郭清华在4字头的年龄结婚了,算是“晚婚”。婚后一年多,他有了可爱的女儿。现在,妻子在老家那边私人加油站上班,女儿也已经在老家上小学三年级了。有了妻儿以后,郭清华从一个糙汉子变得浪漫又踏实。去年情人节,他用辛苦工作攒下的钱给妻子送了一枚金戒指,还带了一支玫瑰花回家。同事劝了他很多回,让他在深圳买辆小电动,他不买,转头给老家家里买了辆摩托车,因为妻子工作和接送女儿方便。

        郭清华的朋友圈记录了这个温馨幸福的时刻

从不记账的郭清华每个月都记得给家里打上2000块钱,这些钱几乎占去他工资的一半。他把女儿送到英语机构,让她学英语。提到女儿,郭清华的脸上藏不住的笑意。“她读书很厉害的,上个学期就拿了8张奖状”,学校的三好学生、少先队的优秀干部、区英语竞赛第一名……他掰着手指头数着女儿的成绩,“但是我对她没有要求,她以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她愿意读书,我就一直供她”。

郭清华的QQ空间相册里全是女儿的奖状和作品,图为部分奖状

在郭清华经常清扫和巡查卫生的边防小区,有一栋房子屋顶上种着花。粉红色的花朵盛放,团簇在枝头,隔着老远就能一眼望见。郭清华也欣赏美,在深圳,他用心维护着城中村洁净之美,再过几年退休后,他想回老家好好休养,安享天伦之乐。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周梦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