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风险,学会应对!“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社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章文胜
2023-11-13 11: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是“了解风险 应对风险”。为帮助群众了解糖尿病的风险,积极应对糖尿病,11月12日,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深圳市医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福田区卫生健康局、福田街道等单位联合协办的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福田环庆文化广场举办。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处长朱毅朝、深圳市健促中心主任王靖,福田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付卫明等领导及来自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等医院的专家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人数已达1.41亿人,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家。市健促中心主任王靖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呼吁大家了解糖尿病,重视糖尿病,从而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发生,达成《健康深圳行动2021-2030》的防控目标。

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该怎么防?

当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卢东晖教授以《了解风险 了解应对》为主题进行科普讲座。卢东晖教授详细讲解了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的管理与预防等知识。她指出,作为一个常见慢性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90%以上。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也可能在身体不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超过40岁、有家族史、体重超标、缺乏运动、妊娠等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如眼睛、肾脏、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等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据统计,每年约有83.4万人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卢东晖教授还特别提醒,糖尿病的预防要从娃娃抓起。家长不要过度喂养孩子,要多让孩子户外活动。超重、缺乏运动,会增加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

重视饮食与运动,防止并发症发生

随后,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蒋竹奕博士用非常接地气地方式给大家科普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蒋竹奕指出,糖尿的早发现、早检查、早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饮食上,可选择全谷物如麦片、黑米、红米、瘦肉及不升糖的水果和蔬菜。要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在重视饮食的同时,要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特别提醒,南瓜、土豆不是蔬菜,是主食。中等强度运动因人而异,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标准肯定不一定,以微汗、心跳加速为衡量标准。”蒋竹奕提醒,糖尿病分为急性危害和慢性危害,真正要防控的是慢性危害。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危害包括: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糖尿病足等,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和高昂的医疗费。“慢性危害一旦发生就难以逆转,最低成本的控制就是不让慢性危害发生。”蒋竹奕强调。

携手共防糖尿病,做自己健康责任人

当天的活动,吸引了附近居民“扶老携幼”参加。一些居民还掏出了小本本,一边听,一边记录讲座要点。“选A,选A,完全确定。”有奖问答环节,小本本上记录的知识点派上了用场。主持人也现学现用,一位11岁的“小胖墩”答完题后,主持人问这位自答已经100斤的小朋友,以后要注意点什么。“小胖墩”答:多运动,控制体重。

讲座环节结束后,现场的大朋友、小朋友,跑到广场两侧的“控糖训练营”、专家咨询区打卡。游戏区设置的“低糖大厨房”、“防糖知识胶囊”等趣味小游戏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游戏集齐印章就可以兑换血糖测量仪、运动呼拉圈等礼品。广场另一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帆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炎教授等平时一号难求的大咖已坐在咨询区,耐心解答市民的问题。

“以为自己瘦肯定不会得糖尿病,今天一测,血糖还蛮高啊。”看到自己现场测到的血糖结果,吴先生有点意外:“不过今天听讲座,我就符合‘三多一少’的特征。能在家门口免费看上大专家,也挺好。”

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处长朱毅朝指出,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工作,已将糖尿病防治纳入《健康深圳行动(2021-2030年)》,明确提出糖尿病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调动社会和个人参与防治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糖尿病的知晓率、管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鼓励大家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践行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通过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糖尿病等各项慢性病的危害。”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章文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