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335期|消费者冷静了,“双11”冷清了?
晶报APP 晶报记者 朱健
2023-11-13 10:35

11月11日24点一过,本年度“双11”收官。

天猫方面称,截至11月11日零点,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3.8万个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过100%。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8亿,创下历史峰值。

今年“双11”,“低价”成为电商竞争焦点。天猫方面介绍,价格力效应带来用户规模和商家生意的同步增长。仅三线以下市场,今年天猫双11就新增了2000余万购买用户和超1.4亿笔新增订单。

低价策略在京东平台同样奏效。截至11月11日23时59分,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已突破3.8亿。“9块9包邮”等成为增量场,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

京东、天猫如同商量好了一样,围绕着"用户规模”和“直播数据”,高调宣传 。没有公布交易总额,更不会再有战报刷屏,“双11”热度减退,似乎已成共识。

百度指数显示,“双十一”搜索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今年更可以称为一个“冰点”,峰值搜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0%。

微博话题讨论也是如此。

在2019年,“双11”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榜上的平均在榜时长一度达到464分钟,也就是将近8小时。而今年锐减到一半,平均时长不足3小时。

没有战报刷屏,没有出圈晚会。而最火热的话题,竟是“双11是不是卖不动了”,有超过六成的网友甚至认为“双11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曾经的“全民购物狂欢节” ,为何变得有些冷清?

网易新闻指出,“双11”本是消费者一年一度的购物狂节,然而近年来消费者对于这种促销活动的热情逐渐减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消费,不再盲目追求低价而去抢购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商品。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让双11的促销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快科技则指出,中国的电商狂欢让人眼花缭乱,类似促销活动几乎每一个月都有,网民的热情也大不如前,参与度明显下降。

“双11”最早起源于阿里巴巴旗下购物网站在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淘宝商城促销日”。此一活动业绩惊人,年年都成为话题,后来演变成整个零售网购行业一年一度的购物活动,影响所及甚至带动全球网购零售业现象级消费热潮。

2019年10月,美国知名项目管理研究杂志《项目管理网络》(PM Network)评选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个项目”,“双11”与互联网、阿波罗登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共同入选,位列第六。该杂志指出,这场狂欢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打通了购物和娱乐之间的界限。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双11的增长势头逐渐放缓。根据星图数据的统计,2018年,双11全网销售额达 3143 亿元,同比增长 23.8%,增速开始下滑。近年来,双11的成交数字也被淡化,平台不再过分关注GMV。

澎湃新闻指出,“双11”经历了15年的光景,这15年来,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进入从“流量到留量”的时代。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电商平台强调“低价”,这实质上是渠道生意走过了可快速替代线下的红利期后,回归到最朴素的效率逻辑。

一个反复被外界提及的故事是,去年底刘强东回归,在高管会议中细数京东价格战取胜的过往,并总结“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京东唯一基础性武器”。

跑马圈地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双11的故事还得继续下去——或许,今年的些许冷清也非坏事。它既提醒我们购物的理性态度应该回归,在某种层度上,更能促使电商平台和商家更为关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购物感受。

来源:晶报APP

编辑:李一凡

(作者:晶报记者 朱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