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多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
2022年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感谢了记者朋友们对中共二十大的关注和报道,一席话让广大新闻工作者倍感振奋。
重视、关心、支持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同新闻工作者之间,是这样真实而具体地紧紧相连。
2019年1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1984年,年轻的新华社记者赵德润听说河北省正定县打破了“高产穷县”的魔咒,心里一亮,只身前往采访。
“记者时间紧、任务重,跑的地方多,跑的路也远,而且他们又不认识路,汽车一定要优先给记者用。”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亲切接待了赵德润,并把县委唯一的一部车留给赵德润用。
一连20天,赵德润的采访非常顺利。他伏案写稿文思泉涌,习近平诚恳地嘱咐他:“不要写我,写正定的变化。”就这样,赵德润采写的《正定翻身记》让大家看到了“高产穷县”蜕变的“秘笈”。
关心记者、尊重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诚挚感情始终如一。运用新闻媒体来启发思路、推动工作,也是他常用的工作方法。
1988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调研发现,全地区没有报纸、广播、电视台。1969年停刊的《闽东报》因为缺乏经费、人员、场地等问题迟迟未复刊。党的方针政策如何及时传达到基层群众中?习近平立即提出,“要在闽东办一份报纸,建一个电视台”。
缺乏经费,他要求财政把10万元的书记备用金全部拨付给报纸;没有场地,他亲自协调租用宁德军分区的旧军械库……1989年11月,《闽东报》成功复刊。此后,“四下基层”制度、“弱鸟先飞”理念、“滴水穿石”方法等地委行署的决策部署传入千家万户,推动了闽东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1990年12月,宁德电视台也正式成立。尽管当时习近平已调任福州市委书记,但他离开宁德之前特意开会嘱咐,宁德电视台一定要办起来。
一切为了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善用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方针原则等一系列问题,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5年12月25日,解放军报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主席来到我们微博微信发布平台,亲切地和工位上每个人握手。”这一次面对面交流,让解放军报社的新闻工作者们心潮澎湃,“习近平主席看得很认真,问得很仔细”。
时隔两个多月,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演播室、导控室,总书记向主持人和工作人员了解新闻制作导播流程,并亲自切换按钮体验模拟播出。他嘱托大家:“中央电视台每天面对数亿观众,一定要紧跟时代、放眼全球,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总控中心同工作人员亲切握手。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体学习的“课堂”从中南海搬到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书记通过大屏幕展示和中心主任介绍,详细了解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在看完一系列新媒体产品演示后,总书记频频点头、带头鼓掌,称赞“做得不错”。
除了深入新闻生产一线与编辑记者面对面,习近平总书记还常常以书信的方式同新闻工作者交流。一封封信笺,情真意切,满载期许。
2017年底,致信祝贺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时,总书记言之谆谆,嘱托记协要“更好把广大新闻工作者凝聚起来,真正建设成为‘记者之家’”;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首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举办。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对做好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办好全球媒体创新论坛提出殷切期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5年多来,总书记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寄望总台“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
有殷切期望,也有具体部署。
从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从《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一次次重要会议、一项项重要举措,指导了新闻媒体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蝶变”,也坚定了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初心与抱负。
在总书记擘画指引下,各大媒体“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竞相发力。《走进县城看发展》《江河奔腾看中国》等专题报道,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气象;中央主要媒体推出的《时政新闻眼》《热解读》《第一观察》《一见》等品牌栏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5G、云计算、全息投影、XR等新技术,助力网络传播驶入创新“快车道”;面对日益白热化的国际话语权竞争,对外宣传持续发力,声音嘹亮,拨云见日……
2023年10月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组织中外记者采访。记者在中德大厦内的博世未来工厂展区参观,了解其高质量创新发展成果。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奋发有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引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驭风前行,“一句话,就是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编辑 张玉洁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关越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