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的消息引发关注。增发国债后,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为何中央要在此时增发国债,调高赤字?新增的国债如何使用,又将产生哪些影响?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增发国债和调整预算对未来经济有哪些积极意义?来关注万亿国债增发背后的深意。
增发国债
将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些重点工作离不开“真金白银”的保障,这1万亿就用在这里。
资金用途具体包括八项: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
由中央还本付息
据财政部介绍,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通俗地讲,就是国家借钱给地方花,最后由国家还钱还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本次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是财政政策跨年发力的一个主要表现。之所以选择此时增发国债,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82.9亿元。叠加今年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及“三保”压力较大,土地收入持续降低,难有余力应对预料之外的自然因素,增发国债确有需求。
而且,增发国债有利于弥补今年以来财政支持基建力度的不足,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稳预期作用。进一步提升微观主体信心,稳定预期。
同时,此次国债将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能够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
相关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
为了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就是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已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一级巡视员 邱天朝:目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已经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形成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已经达成了一致,马上就会开展联合办公,加强项目的审核工作。
负责人表示,将抓紧组织各地方,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梳理报送一批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抓紧组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此外,要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罗国三:实际上我们从9月份就开始布置相关的工作,已经请地方申报了一批项目。经过筛选,有一批项目是基本符合条件,现在地方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达到资金到达就能够开工,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新增国债将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此次国债资金选择了补短板、惠民生的领域,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并且全部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的偿还负担。国债资金将分两年使用,今年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这将对灾区重建和经济复苏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首先,国债资金方向集中在与水利建设相关排水、防洪工程以及农田建设。而且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必将直接拉动当地基建投资增长,助力灾区重建和经济复苏。
其次,增发的国债不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客观上也能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有利于增加地方可支配财政资金,优化地方债务结构,有利于地方政府在今年底、明年初拿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同时,发行分两年使用的资金安排,为明年新增债务规模留出了充足空间。在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方面,国家发改委也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助力明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商务部、央行、发改委、证监会等多家部门接连发布促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包括促消费、支持民营经济、降税、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认房不认贷等。前不久发布的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也表明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
而在增发1万亿元国债之后,2023年中央预算也作出相应调整。据了解,2023年中央本级支出不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年初预算增加5000亿元。财政赤字也相应增加,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
稳定经济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我国历史上共三次在年内追加赤字,审批节点均为当年下半年的人大常委会议,在预算调整后都进行了长期建设国债的增发。通过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都对当时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等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中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50%左右,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适当增加政府债务也能保证风险总体可控。
从技术上看,增发政府债务既可以通过增发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特别国债方式发行。其中通过增发地方专项债或特别国债的方式均不计入财政赤字率预算,且在操作上更加便利。但此次中央仍然选择通过提高赤字的方式发行,打破了3%赤字率红线的传统预期,通过发行国债更好降低债务成本,更好平衡了当期与长远的关系。
同时,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发行后将对经济起到较强拉动作用。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听老党员讲党史!
7月你好,转机重庆,美好如“七”而至 洪崖洞,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以巴渝传统“吊脚楼”建筑形式为依托,有“中华悬崖城”“天空之城”之称。“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玩不夜风情”…
剑道之如何避开对手的刀剑 李达源文 如何避开对手的刀剑? 第一,退到全部攻击范围之外,这样对手的刀剑就无法击中自己。 第二,闪避到对手刀剑轨迹攻击的左侧或者右侧。在对手攻击自己不到的情况下,自己是否还有余力再次攻击对手,这就是功夫的体现。 第三,在对手攻击自己不到的情况下,自己就会不断奔跑,或者移动,只是为了对手在短时间内不再有攻击到自己的状态。 在武士对决中,胜败只在一瞬间,所以,高手体现的功夫就在于如何躲避对手的攻击,高手体现的功夫也在于如何再次向对手发起攻击。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