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以创新之帆助力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3-10-27 14:52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投入试运行;哈电集团攻克白鹤滩水电机组制造技术,站上世界水电之巅;哈工大空间机械臂等多项“硬核”技术助力中国航天……在10月26日哈尔滨市委召开的“牢记嘱托 奋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打造“创新引领之都”专场上,哈尔滨市分享的一项项科技成果让人振奋。

发布会现场

“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如何让“关键变量”转变成“最大增量”?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宋博岩给出答案。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投入试运行,重组新建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管理,认定1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哈工大空间机械臂等多项“硬核”技术助力中国航天。哈工程“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等成果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哈电集团攻克白鹤滩水电机组制造技术,站上世界水电之巅。

宋博岩作发布

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托哈高新区,建设哈大齐自创区哈尔滨片区。争取科技部将深哈产业园纳入“科技赋能东北振兴计划”。敷尔佳公司登陆科创板。科友半导体8英寸碳化硅衬底成功下线。同创普润产业园开工建设,打造50亿元规模、全球领先的超高纯金属材料基地。依托经开区,规划打造百亿级国际生物谷,获批国家级航空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哈兽研与石药集团联合研制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动物疫苗。广联航空多项复合材料技术成果用于国产大飞机制造。思哲睿突破腔镜手术机器人技术壁垒,公司估值83亿元。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我国农业领域首个“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成科研级平房超算中心、产业级工大智研超算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百度智能云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元宇宙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瞄准农业、制造、寒地三大场景,推动惠达农业无人机、建龙阿钢智控中心、哈投智慧供热等一批标志性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博实股份投入1亿元研发经费,联手哈工大进军人形机器人,抢占人工智能“新蓝海”。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连续举办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会议,获批20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浦俄公司建设“中俄医用激光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大力转化椎间盘激光修复系统等成果,预计年产值3亿元。省农科院攥牢农业“芯片”,对外合作种质资源库超亿份,实现中国大豆首次在俄罗斯合法种植,筹划辟建粮食“海外仓”。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规划建设环哈工大、环哈工程、环黑科大、环哈兽研4个创新创业生态圈,谋划重点建设项目37个,总投资168亿元。高企数量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全市高企数量净增551户,同比增长31.5%,实现高企县域全覆盖。催生出海邻科、工大卫星等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科技招商成效显著,华为、百度、浪潮、思灵机器人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国内模拟芯片设计龙头-圣邦微公司在哈设立研发总部。科大讯飞在哈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产业加速中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以创新驱动撬动产业升级

在当前全市建设“创新引领之都”的背景下,哈尔滨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就此问题,哈尔滨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吕爱珠说,哈市于2022年启动实施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哈尔滨市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速科教资源利用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导向、重大产业布局,立足哈市基础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千亿级支柱型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引领型产业集群。

吕爱珠作发布

“创新基础设施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吕爱珠说,目前,哈市拥有1个“国家大科学工程”、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基础设施。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东北地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模拟真空、高低温、电磁辐射等空间环境因素,为我国重大航天工程提供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型号产品试验标校环境,目前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诸多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项目的建成将为我国发展深空、未来材料以及未来生物等未来产业提供动力源及新质生产力。

刘建成作发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如何激发企业潜能?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成说,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哈市充分发挥全市科教实力雄厚和在哈央企众多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引导哈市制造业企业紧跟国家战略,紧盯前沿技术,攻克科技难题,在细分领域和重点产业持续发力。近年来,哈市加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产品培育力度,培育市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139个。

科教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如何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哈尔滨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自带先行先试基因的哈尔滨新区率先打样。“新区在引领产业振兴,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重点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松北区副区长邵钢说,新区始终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强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力争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占工业总产值超过50%,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500项以上,实现数量与质量“双倍增”。

邵钢作发布

“新区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转化好新区在资源、生态、科研、产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围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设开放型创新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等四个方面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加快构建具有新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邵钢说,以深哈产业园为载体,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信创等新兴产业,全面打造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着力建设全省数字经济的核心示范区、打造科技赋能东北振兴的示范样板。聚焦生物经济,着力打造全省生物产业链核心聚集区,建设哈尔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集聚发展示范区。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建立“梯队培养”的储备库、后备库,全力打造全省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加速形成新的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创新是发展不竭动力,未来哈市将围绕打造“创新引领之都”任务目标,加快改革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奋力跑出创新引领发展的加速度,加快实现哈市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哈市将面向国家战略和“4567”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申建国家大科学工程,形成一批突破“卡脖子”问题的科技成果。强化区域创新载体建设,哈市将高质量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大力发展深空、深海、生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哈市将打造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船舶海洋科创基地、石墨研究院等一批标杆性创新创业载体,新规划建设环东林、环东农、环学府路、环江北大学城4个创新创业生态圈。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哈市将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推广“龙头企业+校所”合作模式,年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哈市将抓好科技大市场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技术交易平台。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立尽职免责机制,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