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2万人!这是记者23日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深圳获奖选手欢迎座谈会上获悉的。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深圳选手方悦芝获平面设计技术项目银牌,胡凡、郑宗林分别获得珠宝加工、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铜牌,实现了深圳参加世赛奖牌“零”的突破,创造了深圳历史。记者了解到,深圳近年来通过培育技能领军人才、加强载体建设、加快“双元制”发展、打造“深圳技能大赛”品牌、优化激励保障政策等举措,推进技能人才发展,积极培养一批鹏城工匠。
深圳设立鹏城工匠作为全市300多万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给予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每年评选不超过10人并给予50万元奖励,旨在树立新时期高技能人才新标杆;深圳同步启动了技能菁英工程,每年遴选30名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资助每人20万元“留洋”经费用于赴海外研修,旨在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并掌握“高、精、尖”技术工艺的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
深圳出台实施了《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计划重点项目实施方案》,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重点实施3个工作项目,从2016年开始,每年新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5个左右、新建深圳市技师工作站15个左右、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左右。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分级资助管理,每年资助总额1800万元,单个载体年度最高资助50万元。随着3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将使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行业的技能传承都驶入快车道。
在加快“双元制”发展方面,全国首个中德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学院——“中德智造学院”已经在深圳技师学院挂牌成立,全国首个以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创办的班——“银宝山新模具班”也已经在深圳技师学院开班。深圳市正积极筹建第三高级技校,深圳市政府、纽伦堡市政府、纽伦堡中法兰肯地区工商会三方签署了《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积极把深圳第三高级技校打造成为德式职业技术教育典范。此外,筹建深圳工匠学院(暂定名),高标准打造技工教育新标杆。据了解,深圳启动“双元制”技工教育立法调研,拟通过特区立法出台相应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构建产教有机结合的技工教育模式。
深圳优化激励保障政策,让技能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得实惠、得尊重”。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现户籍和非户籍劳动者全覆盖,每年发放补贴7000多万元。面向企业推出“培训券”政策,每年发放5000万元。
深圳还通过各种评选、竞赛,在本土发掘和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深圳打造“深圳技能大赛”品牌,出台《竞赛发展规划》和《竞赛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和配套政策。2017年共举办5大板块26项竞赛活动,面向全国举办工业设计师、电动汽车维修两项“工匠之星”技能大赛,开展3D打印、无人机操控等新工种竞赛。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深圳市技能人才总量2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万人,占总量的18.4%。截止到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2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增长超32%。其中高技能人才92万,占比提升至28.3%。
见习编辑 李林夕
监审韩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