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过程】
2010
10月,第13号台风“鲇鱼”在古雷半岛附近海域登陆,杏仔村附近渔民的养殖箱沉入海底,渔民雇请的潜水员在打捞养殖箱时发现零星瓷器。
2014
10月2日至10月1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水下考古专题调查队开展水下调查,确定圣杯屿海船具体坐标。
2021
6月,文物部门对遗址水下文物分布范围、保存状况、遗址性质、船体及船体埋藏状况进行了重点调查,获取了一定的遗址影像、测绘及周边物探数据。
2022
4月13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圣杯屿海船考古发掘”被列为水下考古重点项目之一。
8月25日起,国家文物局对遗址正式进行考古发掘。
2023
10月10日,漳州圣杯屿全部出水文物安全运达漳州市博物馆。10月16日项目组田野工作全部结束,2023年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圆满收官。

▲沉船遗址船舱内瓷器整齐排列。

沉船遗址第二层船载文物埋藏,可见成堆文物。 本版图(署名除外)/新华社发

出水的部分瓷器。

▲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位于漳州圣杯屿附近海域,东面为菜屿航道。(厦门日报资料图)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水下考古三个重要项目的考古新发现,其中包括漳州古雷圣杯屿海域元代沉船遗址发掘。记者了解到,至10月16日,漳州古雷圣杯屿海域元代沉船遗址发掘工作圆满收官,共出水文物标本约1.7万件,出水文物全部安全运达漳州市博物馆。圣杯屿海域元代沉船遗址成功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
沉船、船货以及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的发现,对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等具有重要价值。圣杯屿沉船印证了元代晚期龙泉窑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是近几年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8月25日起,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对圣杯屿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2022年10月中旬后,受两次寒潮及秋台风影响,剩余部分工作延至2023年实施。
两年共发掘出水文物标本约1.7万件,主要为龙泉窑青瓷和陶罐、铅锤、印章等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其中龙泉窑青瓷数量达到1.6万余件,器形包括碗、盘、碟、盏、洗、缽、香炉和高足杯等,年代为元代晚期,距今约700年,为典型的外销贸易瓷。
出海
外销龙泉窑青瓷
发掘的元代沉船遗址水深达30米,能见度极低。考古发掘发现,主体区域残存有木质船体和成摞摆放的船货堆积,范围约300平方米,而沉船船体残长约16.95米,最宽处保存约4.5米,残存9道隔舱板和10个船舱,单层板结构,发现桅座、龙骨板、龙骨补强材以及舭龙骨等船体构件。
从调查结果来看,1.6万余件龙泉窑青瓷应为船货,推断沉船应是一艘运输龙泉窑瓷器的货船。从其航行的方向,结合温州朔门古港的考古发现和国外一些遗址出土的龙泉窑瓷器分析,推测该沉船可能是从温州港出海前往东南亚的民间贸易商船。
遇难
可能触礁后沉没
圣杯屿沉船遗址所处菜屿航道为古代海上贸易交通要道,至今仍为千吨级船只南来北往的航道。航道附近暗礁林立,水流湍急,海况复杂,至今还经常发生事故。因此,从圣杯屿沉船所处位置分析,可能是在航道附近触礁,向岸边靠拢时沉没。
出水
低能见度打包上岸
据介绍,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了低能见度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
本次发掘采用新方法、新技术,特别是水下考古实时定位和监测系统、精细化水下考古发掘设备、水下全景三维摄影拼接技术、低能见度水下打包技术等的应用。
通过119天、176个潜次、54375分钟的潜水作业,发掘1.6万余件龙泉窑青瓷出水,作为《水下考古工作规程》重点试行案例,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低能见度水下考古精细化、科学化发掘的技术和方法。
【同步】
除了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19日还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重要考古成果。
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
已提取出水瓷器等近580件
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已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确认两处沉船的保存状况,通过海洋物理探测、载人潜水器水下调查以及三维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等,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
据介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据新华社电

工作人员对南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清理修复。
定远靖远来远
3舰被陆续发现

刻有“来远”舰名的银勺。
2017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结合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研究,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舰,取得了重要收获。
这些甲午沉舰遗址水深6米至10米,遗址分布面积850平方米至2100平方米不等,均未发现完整舰体。
出水刻有“来远”舰名的银勺和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以及大量武器弹药、生活用品等。定远舰于艏部主炮区发现并成功提取整块重达18.7吨的防护铁甲板。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将于2025年11月9日举办。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会徽以“繁荣、包容”为立意,撷取礼花绽放瞬间,由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图案,通过提取花朵外形和色彩,环绕花心螺旋围合一体,形成同心礼花,寓意粤港澳大湾区交融互通、活力无限,背靠祖国、绽放世界。 十五运会会徽图案由代表粤港澳三地的花瓣交叠旋转而成。

【意外惊喜】2025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今日气象部门正式官宣:深圳己经在10月21日正式入秋,比往年提前了整整18天,创下1998年以来最早入秋纪录。当凉风提前拂过梧桐山,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的节奏,从来不由惯例定义。就像这个不期而至的秋天,人生的转折也常常不期而遇。不必等待所谓的“最佳时机”,此刻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未来铺路。那些你默默耕耘的日子,终会像提前抵达的秋凉,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季节从不辜负积蓄的力量,生活也会犒赏认真前行的人。人生不要停留在舒适区,只有不断升级自我,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