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过程】
2010
10月,第13号台风“鲇鱼”在古雷半岛附近海域登陆,杏仔村附近渔民的养殖箱沉入海底,渔民雇请的潜水员在打捞养殖箱时发现零星瓷器。
2014
10月2日至10月1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水下考古专题调查队开展水下调查,确定圣杯屿海船具体坐标。
2021
6月,文物部门对遗址水下文物分布范围、保存状况、遗址性质、船体及船体埋藏状况进行了重点调查,获取了一定的遗址影像、测绘及周边物探数据。
2022
4月13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圣杯屿海船考古发掘”被列为水下考古重点项目之一。
8月25日起,国家文物局对遗址正式进行考古发掘。
2023
10月10日,漳州圣杯屿全部出水文物安全运达漳州市博物馆。10月16日项目组田野工作全部结束,2023年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圆满收官。
▲沉船遗址船舱内瓷器整齐排列。
沉船遗址第二层船载文物埋藏,可见成堆文物。 本版图(署名除外)/新华社发
出水的部分瓷器。
▲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位于漳州圣杯屿附近海域,东面为菜屿航道。(厦门日报资料图)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水下考古三个重要项目的考古新发现,其中包括漳州古雷圣杯屿海域元代沉船遗址发掘。记者了解到,至10月16日,漳州古雷圣杯屿海域元代沉船遗址发掘工作圆满收官,共出水文物标本约1.7万件,出水文物全部安全运达漳州市博物馆。圣杯屿海域元代沉船遗址成功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
沉船、船货以及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的发现,对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等具有重要价值。圣杯屿沉船印证了元代晚期龙泉窑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是近几年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8月25日起,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对圣杯屿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2022年10月中旬后,受两次寒潮及秋台风影响,剩余部分工作延至2023年实施。
两年共发掘出水文物标本约1.7万件,主要为龙泉窑青瓷和陶罐、铅锤、印章等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其中龙泉窑青瓷数量达到1.6万余件,器形包括碗、盘、碟、盏、洗、缽、香炉和高足杯等,年代为元代晚期,距今约700年,为典型的外销贸易瓷。
出海
外销龙泉窑青瓷
发掘的元代沉船遗址水深达30米,能见度极低。考古发掘发现,主体区域残存有木质船体和成摞摆放的船货堆积,范围约300平方米,而沉船船体残长约16.95米,最宽处保存约4.5米,残存9道隔舱板和10个船舱,单层板结构,发现桅座、龙骨板、龙骨补强材以及舭龙骨等船体构件。
从调查结果来看,1.6万余件龙泉窑青瓷应为船货,推断沉船应是一艘运输龙泉窑瓷器的货船。从其航行的方向,结合温州朔门古港的考古发现和国外一些遗址出土的龙泉窑瓷器分析,推测该沉船可能是从温州港出海前往东南亚的民间贸易商船。
遇难
可能触礁后沉没
圣杯屿沉船遗址所处菜屿航道为古代海上贸易交通要道,至今仍为千吨级船只南来北往的航道。航道附近暗礁林立,水流湍急,海况复杂,至今还经常发生事故。因此,从圣杯屿沉船所处位置分析,可能是在航道附近触礁,向岸边靠拢时沉没。
出水
低能见度打包上岸
据介绍,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了低能见度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
本次发掘采用新方法、新技术,特别是水下考古实时定位和监测系统、精细化水下考古发掘设备、水下全景三维摄影拼接技术、低能见度水下打包技术等的应用。
通过119天、176个潜次、54375分钟的潜水作业,发掘1.6万余件龙泉窑青瓷出水,作为《水下考古工作规程》重点试行案例,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低能见度水下考古精细化、科学化发掘的技术和方法。
【同步】
除了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19日还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重要考古成果。
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
已提取出水瓷器等近580件
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已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确认两处沉船的保存状况,通过海洋物理探测、载人潜水器水下调查以及三维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等,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
据介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据新华社电
工作人员对南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清理修复。
定远靖远来远
3舰被陆续发现
刻有“来远”舰名的银勺。
2017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结合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研究,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舰,取得了重要收获。
这些甲午沉舰遗址水深6米至10米,遗址分布面积850平方米至2100平方米不等,均未发现完整舰体。
出水刻有“来远”舰名的银勺和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以及大量武器弹药、生活用品等。定远舰于艏部主炮区发现并成功提取整块重达18.7吨的防护铁甲板。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9月5日,作家易中天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上发文,希望网友帮忙寻找两个曾在地铁上读书的男孩。他想请他们看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并参加电影的首映式,而其中一位小男孩就来自深圳。万能的鹏友们,如果你们认识这位2023年3月16日在深圳地铁5号线读《曹操》的小男孩,就快来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的线索吧!提供有效线索的鹏友将获得读特新闻送出的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一份哦! 【本期话题】#帮易中天寻找深圳小孩哥#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关于在深圳地铁读《曹操》的小男孩的线索,核实有效即可获得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一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将通过短信形式收集您的领奖信息,请注意查收。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学生基础,老师就不基础。你有没有遇到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他可能是自习课时在窗外悄悄探头的“巡逻兵”,可能是理化课上大显身手的“发明家”,可能是地理课上徒手画地图的“写实派画家”…… 即日起至9月8日中午12时,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分享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有趣或难忘的事,就有机会赢取深圳礼盒、美团骑行卡、帆书月卡等好礼! 【本期话题】#我那“不基础”的老师# 【活动礼品】深圳礼盒、美团骑行周卡、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9月8日中午12时 【征集主题】(二选一) ①我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②老师我想对你说 【发布形式】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竖屏拍摄更佳,时长30秒以内。 【参与方式】活动时间内带话题#我那“不基础”的老师# 发布视频动态,经评选后即可获得大奖。
你试过这样漫游深圳吗?不用挤地铁赶时间,不用纠结在哪里停车,一辆单车就能载着你钻进深圳的街巷与绿道里~读特新闻联合美团.带你解锁一场特别的深圳骑行漫游季,即日起至9月11日,来读特客户端就能参与大转盘抽奖得【美团骑行卡周卡】福利! 活动奖品: 一等奖 美团骑行周卡1张 二等奖 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三等奖 读特积分50 活动规则: 1、每个账号每天免费抽3次; 2、免费机会用完后,消耗50积分获得5次抽奖机会; 3、中奖后请准确填写联系方式,我们将把兑换方式和兑换码以短信形式发送至您手机,请注意查收; 4、骑行卡兑换码有效期至9月26日,请及时兑换,逾期无效,视为放弃并不予补发;兑换后7日内可不限次数畅骑,每单60分钟内免费,超时需另行支付差额; 5、一个兑换码只能兑换一张VIP卡,重复兑换将导致兑换码失效; 6、若因您个人信息填写失误,导致您未能收到短信的将不予重发。
00:52
#读特小记者##暑假遛娃攻略#【文明实践我行动“厚德星沙益路同行”长沙县百名宝贝练摊献爱心】(特约记者刘露 通讯员姜莎 视频制作罗璇)8月29日,由长沙县爱的摆渡人义工发展中心联合通程商业广场星沙店联合发起的:文明实践我行动“厚德星沙 益路同行”长沙县宝贝练摊活动在通程商业广场星沙店温暖上演。来自长沙县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化身“小掌柜”,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商品”,通过现场摆摊售卖来帮扶县域内因交通事故致困家庭学生。“本季宝贝练摊爱心款将全部用于慰问长沙县一户因遭遇交通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家庭。交通事故给家庭带来的往往是突如其来的经济与精神双重打击,尤其是对正在求学的孩子影响深远。我们的活动精准聚焦这一社会痛点,旨在通过社会各界的微小努力,为他们送去一丝温暖和前进的希望。”活动负责人罗辉女士表示。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