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湾区 089期 | 番禺淩鸿勋:血汗筑路,詹天佑后第二人
作者 蔡登山
2023-10-17 09:49

淩鸿勋(1894~1981),字竹铭,广东省番禺县人。父亲淩佩秋系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举人,因两次会试未中在广州设馆教书为生。据淩鸿勋的访问录说,他的祖先原来也是姓“凌”,近一百多年来才用“淩”姓。

凌鸿勋

他后来在《年谱外纪》中也说:“我远祖的墓碑都是刻着‘凌’字,故都雍和宫前清进士题名碑我见着一位远祖的姓名是刻‘凌’字,又偶然得到一本我六世祖乾隆年间的殿试原卷,卷上所写姓也是从两点,这都是极有力的考证。”至于后来如何多上一点,他说到了他的叔祖于光绪三年丁丑科中进士,礼部在榜上写成三点的“淩”。当时有向礼部质询,而礼部说“淩”是对的,而且进士的榜已给皇帝亲阅核定,不能轻易变更。此后他们全族将姓多加一点而为“淩”。或许当日真有好古的大臣见殿试的举人姓“凌”,便自作聪明,认为“凌”字不见于《广韵》与《康熙字典》,便提笔替他多加一点,进呈御览,于是成了铁案,以后便不能改了。但此说亦未必可靠,因为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有凌福勋,又有凌春鸿,他们都是翰林,是两点水的凌。淩鸿勋说,对于他的姓多年来时感困扰。他自从入学读书,所有记录都写作两点,他曾一再向学校声明是三点的凌,但因为改不胜改,他也没法,只得听其自然,他本人写的三点水“淩”就好了。因此当他被问及和社会上稍知名的凌某是不是一家?他总以诙谐的口吻回答说:“我们‘差一点’。”有些朋友知道他是三点的“淩”以后,常向他道歉说:“真对不起,我以前写信给你,总是把你的姓写作两点的‘凌’。”淩鸿勋总是回答说:“不要紧,我不在乎‘这一点’。”但据见过淩鸿勋的陶英惠先生、魏秀梅教授说,其实淩先生非常在意他的姓是三点水的“淩”。

一八九八年,淩鸿勋五岁时由母亲教书识字,后跟随堂叔学习四书五经,十岁读完《礼记》和《书经》。一九〇五年,考入广州府中学堂。一九〇九年冬,以第一名毕业。一九一〇年夏,以官费生考入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设于徐家汇,原名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前身),由于南洋公学用英文授课,所以先入附属中学学习一年。来年七月,升读专科土木科。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后也跟随潮流剪掉辫子。在学间参与华东五大学体育会,推动校际体育活动。又发起组织“南洋学会”,发行《南洋学报》,任学报总编辑。

凌鸿勋1916年在美国费城美国桥梁公司绘图设计室

一九一五年,淩鸿勋以第一名毕业,受唐文治校长推荐,由交通部派充“美国钢铁公司”旗下纽约的“美国桥梁公司”实习生,为期三年。初在费城郊外一桥梁工厂实习,一九一七年七月调回纽约总公司,襄助担任设计估算工作。夜间还到哥伦比亚大学选修两门功课,并与在美工程界同仁张贻志、吴承洛、陈体诚发起组织“中国工程学会”(数年后迁回上海,一九三一年与由詹天佑等发起的“中华工程师会”合并,组成“中国工程师学会”),任董(理)事,其后连任该职三十年之久。

一九一八年七月淩鸿勋返国后,因为凌、叶两家故交的关系而得到交通部次长叶恭绰重用,奉派为京奉铁路唐山段工务员。因为工务上已无新的建筑,多半是养路的工作,闲暇期间激起了他对中国铁路史的兴趣。

凌鸿勋 1916年在美国费城美国桥梁公司实习

一九一九年春,淩鸿勋调回交通部路政司考工科。又兼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邮电管理学校教员,讲授“应用力学”“铁路工程概要”等科目。一九二〇年二月,适母校南洋大学土木科美籍教授休假一年,校长唐文治特邀其回校代课,十月,唐文治眼疾加剧,几近失明,时任交通总长叶恭绰以交通部所属各学校,北京邮电学校、铁路管理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交通大学,由淩鸿勋担任代理校务,后参与筹办。一九二一年三月,被选为交大董事,为沪校副主任。

凌鸿勋早年照片

同年五月,返回交通部任职,奉派为京汉铁路工程师,与陈体诚、洪观涛、刘家骏等专办加固沿线铁桥事宜,并经常在黄河桥址研究勘查,但因无款不能兴工。一九二二年三月,奉派署交通部技正,仍兼路政司考工科副科长。六月,北京政府改组,高恩洪继任交通总长,淩鸿勋被免职,无奈举家迁往上海。并为商务印书馆编纂《市政工程学》《铁路工程学》两教科书。一九二三年八月,返回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又改回南洋大学)电机、机械二系教授,学生有庄前鼎、尹仲容、钱其琛等人。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淩鸿勋继陈杜衡担任南洋大学校长。时年三十一岁,是中国近代自有新制大学迄今仅见的青年大学校长。淩鸿勋自述:“以现今眼光而论,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然而那时教育界风气敦厚,既无嫉妒亦无勾心斗角。南大校中尽管有不少老资格的教授,但大家都无异议,不以我年轻、新进而不满。”

一九二七年三月,国民革命军克复上海,国民政府委派吴稚晖和杨杏佛接管南洋大学,五月,淩鸿勋卸任校长。

一九二七年八月,应广西省政府之邀,淩鸿勋赴梧州担任工务局长。一九二九年,接到时任铁道部长孙科邀请,到铁道部服务。旋改派为粤滇铁路路线测勘队队长兼总工程师,后因“武汉事件”起,测勘粤滇铁路之事无法进行。又组织一平汉铁路桥梁勘查队,于四月初开始在北平附近工作。五月中已勘验由北平至保定间钢桥二百八十余孔,不幸,冯玉祥所部孙良诚突然从山东率部以军车多列转入陇海路,又恐中央军从后压迫,竟将陇海路徐州至洛阳间桥梁炸毁,于是保定以南验桥工作受阻停顿。六月,改任陇海铁路工程局局长,负责迅速完成停顿近二十年之东西要道(是时仅完成全线三分之一,东起海州,西迄灵宝)。七月,率同工程人员查看灵潼段新工,后因工款不继停顿,又在潼关城底下凿一座长一千〇七十公尺的山洞,这是中国铁路史上从未曾做过的工程。十月,中原大战开始,陇海路是双方必争要道,工程自难进行。淩鸿勋被调回铁道部代理工务司工程科长。

一九三〇年夏,淩鸿勋赴美国出席第六届“国际公路会议”,并先行赴欧,代表工商部(部长孔祥熙)出席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三和土会议”“国际工业教育会议”和在瑞典举行的“国际应用力学会议”。一九三一年,交通部另设陇海铁路潼(潼关)西(西安)段工程局,奉命兼潼西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在光绪末年,陕西巡抚曹鸿勋就奏请筹办西潼铁路,惜久未有款兴工,而今淩鸿勋兴筑此路,两人不独都名“鸿勋”,而且都别号“竹铭”,尤为巧合。此是淩鸿勋正式负责兴筑新铁路之始。

一九三二年九月,铁道部部长顾孟余调淩鸿勋为粤汉铁路株(株洲)韶(韶关)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是时“南天王”陈济棠主粤,见面时称淩鸿勋为“铁路圣人”,保证淩“可以放手做事”,淩鸿勋则称他“其爽直实有足多”。

一九三三年二月,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至韶关,铁道部从淩鸿勋建议,在南京召开“粤汉铁路三段(即广韶、株韶、湘鄂段)统一标准会议”,如此一来,广韶、湘鄂段比照株韶段提高建筑标准,而全线通车需总机厂,需购机车车辆,沿线电讯及号志也需统一。八月,将工作重心移至湘南,迁株韶段工程局于衡阳,以便南北两端同时施工。一九三五年三月,淩鸿勋陪同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颜德庆沿路视察路工,颜是工程界前辈,具有筑路经验,自广州北行,到乐昌后换乘摇车,沿线往北参观各大工程。

一九三六年年初,铁道部部长张嘉璈与罗文干同来视察这项新工程,张嘉璈认为株韶段的标准太高,他对淩鸿勋说:“这条路可能给你糜费了一千万元!”淩鸿勋回答说:“如果当时少给我一千万元,这条路我也可以完成,不过不是现在这条路!”

他深感“政府公布新筑干线的国家标准,以后筑路要照这一标准做,粤汉铁路是全国最重要干线之一,不能带头违反规章。何况这条路的预算是经过铁道部和中英庚款董事会核定的,又何苦要偷工减料而博得工快钱省的虚名。我做的是百年大计。”同年四月二十八日,株韶段南北同时铺轨已在太平里接通,当日淩鸿勋在工地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由工人留下一口道钉由他亲自打下去,从此粤汉铁路干线就完全贯通。

粤汉铁路是抗战初期之物资运输重要生命线,计由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战军兴起,至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广州相继失陷的十六个月期间,粤汉铁路曾开过军队列车二千三百四十一列,运送部队达二百一十多万人,军用列车五百三十三列,使得南京弃守后,武汉能继续苦撑一年以上,因此它在抗战时的重要性难以估计。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铁道部拟将湘桂铁路延至中、越边界,分四段进行,任淩鸿勋为南(南宁)镇(镇南关)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一九三八年四月,南镇段在镇南关以北凭祥县动工,稍后任桂(桂林)柳(柳州)段工程处处长,仍兼南镇段工程监督;八月,交通部将桂柳段、柳南段合并为桂(桂林)南(南宁)段,任桂南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九月,湘桂铁路衡阳至桂林一段通车。一九三九年四月八日,淩鸿勋“由南宁水行至芦墟视工,适遇敌机七架投弹,并以机枪扫射”,他幸免于难,照常工作。五月十五日自越南谅山铁路铺轨到镇南关,从此自外洋购买的抗战物资不必在越南接运,因此设立南镇段运转处,六月二十四日,南镇段由镇南关铺轨到凭祥县境车站,从此中越间即以此站做转运站,比较在镇南关转运好。而十二月十六日,淩鸿勋记述:“翌日午间,桂柳段在波寨一号桥北接轨试车。时第五军大炮已陆续沿公路抵柳,炮弹车一列则由桂林开至矮岭,等候波寨路轨试车后,炮弹车即在后面开,使第五军得阻敌于昆仑关,未能北进。”这是抗日战争中危急存亡之一页,淩鸿勋做出了极大贡献,却鲜为人知。

一九四〇年一月,交通部成立天成铁路工程局,任淩鸿勋为局长兼总工程师,天成铁路是中国西部的南北干线,由成都至天水,全长七百五十五公里,在广元设立测量总队,预订一年内做完定线和估计,当时国库支应不给,一时无款兴工。同年底,交通部派淩鸿勋任西北公路管理处处长,管理陕、甘、宁、青四省主干公路,有:西汉、汉白、西兰、华双、平宁、甘青、甘川七条公路,全长共计四千余公里。淩鸿勋以从未做过公路工作,请辞不得,只有同意。从此两年中遂奔驰于西北各省,一年旅行三万余公里,大半是行驶在公路上。

一九四二年一月,交通部为积极修筑宝天铁路,特设宝天铁路工程局,又任淩鸿勋为局长兼总工程师,此铁路全长一百五十公里,但需开凿长短山洞一百二十余座,工程艰巨,为国内各线之冠。经过淩鸿勋与全体员工努力,终于在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接轨,一九四六年元旦举行通车礼。

凌鸿勋与胡适摄于中央研究院会议后茶会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淩鸿勋正式接管甘新公路,对外用督办公署名义,一切事务均由西北公路工务局办理。淩鸿勋曾于重庆《大公报》发表《由左宗棠平定新疆说到甘新铁路的兴筑》一文,主旨以自天水至迪化约有二千五百公里,谈何容易?“但要经营这一大干线则设计筹备应重于施工。测量定线也是筹备的一重要事项。测得较好路线,则他日兴筑可以容易。现在一群筑路的好人才都自东南转集于西北,一旦抗战胜利,他们必然东返,难于维系于西北。故宜趁这时机在西北立定方针,确定目标,创些事业,打好基础;他日分散后再行召集必感困难。”交通部采纳其意见,即命淩鸿勋派测量队施测甘新铁路全线,由兰州经酒泉出星星峡,经哈密、迪化至乌苏。淩鸿勋亲自由乌苏直赴霍尔果斯边界视察。

一九四五年一月,凌鸿勋任交通部常务次长,负责监管附属事业铁路、公路、电讯等机构,从此结束断断续续十六年的筑路生涯,计修筑新路约一千公里,测量路线约四千公里,管办公路约五千公里,连续担任陇海、潼西、粤汉、京湘、湘桂、天成、宝天、天兰等铁路工程局长兼总工程师达十六年之。淩鸿勋自言:“一生最宝贵的光阴,就是在这十几年间做了些事。”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投票选出第一届院士八十一人,淩鸿勋当选数理组院士。到台湾后,一九五一年获提名任“中国石油公司”董事长,他以事属外行,雅不欲滥竽,后因俞鸿钧之召询,始勉为担任,殊不知一任达二十年之久,他带领“中油”走出战后困顿之局。而于垂暮之年,极力奔走交通大学在台复校事宜;一九五七年出任“交大电子研究所”筹备主任。

凌鸿勋1946年于南京

交通大学得以复校,先生实居功厥伟。今日校园内的“竹湖”“竹铭馆”,及与清华大学共同举行的“梅竹赛”,皆以淩鸿勋的字——“竹铭”为名,以志永怀不忘之思。

凌鸿勋1979年

淩鸿勋生活严谨规律,每日书写日记,并为《传记文学》撰写文稿,著述甚丰,计有《七十自述》《八十年来之中国铁路》《中国铁路概论》《中华铁路史》等。

凌鸿勋1971年摄于竹铭楼献楼典礼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五日,淩鸿勋病逝于台北,享年八十八岁。

学者高宗鲁指出淩鸿勋的一生,是谦恭自律、敬业乐群的一生。远在一九三〇年代,他已享有“南淩北茅(茅以升)”之誉。世人均以他是詹天佑铁路事业继承人视之,而他自己却从不言及。他对詹天佑的事功有无限的敬意,他们两人均各自建筑了一条重要的铁路:“京张”和“粤汉”。他在《年谱外纪》中也说:“事实上的确由国人负责筑造一条重要性铁路线,自从詹天佑以后,我算是第二个人!”堪称允论。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编辑 周晓飒

(作者:作者 蔡登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