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城学校自然博物馆开张,首批“新住户”竟然是它们!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文/图
2023-10-14 14:41

10月12日,南头城学校自然博物馆正式“开张”,玉米蛇、鬃狮蜥、白氏树蛙、豹纹守宫、三叶菌肢马陆,以及寄居蟹、变色蜥蜴等成了博物馆的首批“新住户”——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新成员,放入为它们量身定制的缸体中。未来,这些动物将在孩子们的照料下,在校园里开启一段奇妙的新生活。

“活体”自然博物馆落户城校

城校自然博物馆是一座置身校园并拥有“活体”的自然博物馆,这间博物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承载着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以及知识传播等诸多功能。从生物科普大讲堂、虫影科学教室、虫影社团,到建成一间自然博物馆,这本身就是一段神奇历程——而这个故事则要从2022年南头城学校与虫影文化的“校企合作”说起。

2022年,学校与南头古城内的企业“虫影文化”联合,开创全新的“虫影社团”及全新课程。短短一年里,学生们通过各种有趣的科学实践,探寻关于爬行动物的神奇世界:二年级的同学有机会到古城的虫影门店里上科学课,五年级的同学能在科普大讲堂上看到难得一见的蛇,虫影社团成员则一直坚持到店管养小动物。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从单一的校园,拓展到校园、自然博物馆、虫影门店,师生还一起走进中山公园等大自然中,寻找那些神秘的精灵,与自然自由畅快地对话、交流。

一方面,学校由课程处牵头,与科学组老师联合虫影文化谢珩、凛研、帅超越等几位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可爱的动物,开展PBL项目式学习。一方面,校企双方也在积极开发打造围绕自然博物馆的课程和系列活动。

齐心协力把“大自然”搬进校园

“我们的‘观察员’能在泥土中一眼就看到黑褐举腹蚁和黑头酸臭蚁,而不仅仅发现那是蚂蚁!”学校课程处主任陈馨介绍,南头城学校毗邻中山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该校学生天然的学习空间。结合季节与地理优势,虫影社团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出首批28名“生物调查研究员”,学生以“制定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办法”为核心问题,在前往中山公园进行的生物调研实践活动中,对中山公园的原生植物和动物特点进行了调研、了解,不仅加深了对科学课本的内容理解,还掌握了物种调研的基础科学原理,从中将启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制定多样性的生态维护办法。

“如果能把这种乐趣搬到校园里,让更多的同学们随时接触到大自然的奥秘,该多好呀!”虫影社团团长邓钰涵同学介绍,为此,大家开始思考在校园里建造一个拥有“活体”的自然博物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近距离观察、探索、感受、了解大自然中有趣的生物们。

在程磊校长、指导老师们的评估下,自然博物馆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为了给动物布置良好的缸体环境,与虫影文化的老师提前确定入驻的动植物,并且有针对性地展开环境缸体制作学习与实践。当然,孩子们还专门练习了饲养技巧,为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善待生物热爱自然

开馆现场,社团学生动手展示了缸体的制作过程,“这个缸体我们模拟的是沙漠环境,而这一个则是湿润的雨林环境……无论是箱内温度、湿度,还是木屑、沙子、树皮、树枝、水的配置与使用,都要根据生物自身的生存条件去配置、模拟,尽量让这些‘新朋友们’开心、舒适。”孩子们告诉记者,馆内所有缸体都是他们亲手制作完成的,虽然在开馆前着实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想到要迎接“新朋友们”入住,大家都干劲儿十足。

“科学课堂上,大家要分组准备、学习记录、观察接触, 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也正因熟悉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甚至能一眼看出它们的心情好不好、此刻是不是要发脾气。”记者眼前,一只鬃狮蜥正乖顺地伏在学生手上。

“这只白氏树蛙现在心情不错,因为如果心情糟糕它会变色,如果它不喜欢你或者受到惊吓,还会从屁屁喷射出液体……”孩子们一边介绍大家认识这些“新朋友”,一边将他们送入了“新家”。


“作为一间博物馆,社团的同学们还进行了内部明确分工,以负责对外开放和参观时的专业讲解。”邓钰涵表示,“首批28名‘生物调查研究员’成为博物馆的第一批管理员,接下来的团队建设和培训是我们的重点。希望自然博物馆成为点亮同学们自然梦想的地方,让同学们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善待生物,真诚热爱自然。”

(原标题《南头城学校自然博物馆开张,首批“新住户”竟然是它们!》)

编辑 张克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