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汇金出手,近期A股这两件事也很重要!
南方+
2023-10-13 09:18

时隔八年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再度出手增持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12日开盘,A股明显受到此消息提振,两市股指全线飘红,银行、保险、券商板块集体拉升。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涨0.94%,收复3100点整数关口,四大行均收涨。

为何中央汇金出手总是牵动着市场神经?距离上一次出手已经过去八年,中央汇金为何选在此时再度出手?本轮增持将给A股带来什么变化,释放出哪些投资信号?南方+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解读分析。

01

“国家队”出手

释放呵护市场积极信号

10月11日晚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齐齐发布公告,宣布获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公告均显示,中央汇金出手增持了0.1%股份,以10月11日收盘价测算,投入资金约4.77亿元。

本次出手的中央汇金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和履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其官网显示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央汇金直接持有19家金融机构股权,其中占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4.71%、40.03%、64.02%和57.11%。

根据四大行公告,此番增持仅为开始。中央汇金将在未来6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银行。

中央汇金为何选在这个节点出手?从影响近期市场的因素看,宏观层面,最新的9月PMI重回扩张区间,而在之前数月PMI持续位于荣枯线之下。CPI持续低位徘徊,PPI持续下行。

过去5个月间,上证指数跌超300点,面对盘面上指数逼近3000点、北向资金连续大幅净卖出、单日万亿元成交量多日未现等情况,近来为股市注入增量资金的呼声越来越高。

“汇金公司此时‘真金白银’出手,对于A股市场意义重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中央汇金承诺增持四大行,释放出“持续投入”、呵护市场的积极信号,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杨德龙指出,从今年上半年银行股表现看,业绩普遍稳定,中央汇金增持也有助于银行股的估值修复。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回报率可期,既是对银行板块的整体托举,也有助于实现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

02

为A股注入“强心剂”

稳定投资者信心

从历史来看,中央汇金增持银行股早有先例,且多在“救市”节点附近推出。

2013年6月13日,股市低迷之际,中央汇金下场护盘,增持工行股票1932.14万股,增持农行股票4293.49万股,增持中行股票1846.59万股,增持建行股票2449.04万股。另外,还增持光大银行和新华保险股票。同月,当上证指数跌至1849点之际,中央汇金再次出手大量申购指数类ETF基金,令市场止住下跌趋势。

此外,在上一次中央汇金下场的2015年中,股市大幅波动之际,中央汇金曾经入市护盘,在二级市场买入ETF。当年7月5日,央行表示给予中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此外中央汇金宣布称已买入ETF并且还将继续买入。次日市场大涨2.41%。

平安证券认为,汇金增持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从历次汇金增持后的市场短期表现来看,虽然增持后市场并不一定即刻迎来反转,但其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依然明确,有助于市场情绪的修复。

针对此次中央汇金的增持,中信证券指出,一方面考虑在近期A股整体量价表现低迷背景下,稳定投资者信心,带动更多增量资金入场;另一方面对全市场有“平准”作用,不排除后续增持其他金融股或市场个股的可能性,进而带动市场信心修复和增量资金入场。

中金公司也认为,当前中央汇金入场不仅为市场带来边际增量资金,也有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虽然近期海外市场尤其美债冲高对全球风险资产表现都带来一定影响,但国内较多经济数据,包括PMI、工业企业利润、通胀等均显现内生增长动能有边际修复的迹象。

03

有望扩大增持范围

四季度行情值得关注

针对A股市场低迷情况,近日来建议成立“平准基金”的讨论渐多。本次中央汇金出手救市后,还可能有哪些大招?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国家队”的中央汇金可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半个“平准基金”。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对于振兴资本市场的政策工具,可以考虑设立市场平准基金,先从外汇储备资产中拿出一部分配置港股,再逐步把增持扩大到A股市场。

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方式建立的基金,它对证券市场进行逆向操作,熨平非理性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指出,境外市场设立平准基金较为普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设立过或设有平准基金。从海外和历史的经验看,提振股市信心、推动股市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平准基金不失为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手段。

中泰证券表示,实际上,A股证金、汇金、养老金等国家相关的“类平准基金”已运行多年,因此相比新设平准基金,后续措施更有可能先将部分基金“公开化”,以取代当前北上资金在投资者心中“聪明钱”的地位。

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市场走势,方正证券分析师曹柳龙看来,中央汇金的增持公告一般能够成为A股“市场底”确立的“发令枪”。中央汇金公告增持后到A股“市场底”确立的平均滞后期大概在1个月左右。并且,历史来看,中央汇金曾先后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在二级市场增持非银个股,包括2次增持券商和1次增持保险,后续仍有增持范围扩大的可能性。

“结合稳增长政策仍在加码,以及市场整体处于历史低位的估值水平,A股表现有望呈现相对韧性。四季度仍将是政策发力的重要时间窗口,关注阶段性及结构性机会。”中金研报表示。

04

上市公司基本面进一步修复

除了资金面的改善外,A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也在修复。10月份正值“三季报季”,据统计,截至10月9日,沪深两市已有136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11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报喜”(含预增、略增、扭亏、续盈),占比达81.62%。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认为,宏观经济的内生性修复、政策发力的逐步见效与产能周期的提振是三季度上市公司“预喜”的积极因素。

多家已披露预告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预计在两成以上。从已“剧透”三季度业绩的广东上市企业看,艾比森、金奥博、传音控股、祥鑫科技、汤臣倍健、多浦乐、立讯精密等公司分别预告净利润增长93.58%、75.36%、71.91%、67.91%、33.55%、32.85%、20%。

从具体行业来看,A股三季报业绩预喜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行业、汽车行业与电力设备与机械设备行业。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广东多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景气度有所提升。其中,与相关消费相关的行业回暖明显,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增长。

究其原因,以医药行业为例,交银国际认为,当前医药板块性价比和安全边际高,一方面各类利空因素基本已经出净,企业销售端已出现边际好转的迹象,对于一些短期扰动的市场反应有钝化的趋势、中长期业绩能见度也依旧较高。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戴康认为,三季度上市公司较高的预喜率进一步印证了A股有望迈过中报“盈利底”,迈入新一轮盈利回升周期,预期改善将对A股形成正向提振。

对于四季度配置方向,兴业证券建议可以关注景气度较高、边际提升明显的行业,包括半导体、计算机、出行链、汽车、家电、工业金属等细分方向。同时建议布局红利低波类资产,重点关注石油石化、运营商、保险、电力和交运等。

中欧基金认为,若后续市场风险偏好改善,那么机构投资者低配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行业弹性显著更强。可关注以下三类行业:一类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经济复苏高度敏感且具备高现金价值的周期行业,这些公司同时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更受欢迎;其二是估值在大幅调整后已具备更高安全边际的新能源和医药等行业,以及市场整体调整后更具性价比的细分复苏行业,如基本面改善的近距离接触型行业如服务消费、出行和保险;第三是开始表现出上行拐点的特征的周期行业如半导体和电子板块等。

05

外资再度积极看多中国资产

上市公司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冷暖,因此,A股的走势牵动着投资者的心。戴康认为,经济短期压力最大的阶段已度过,PMI、工业企业利润、各项经济数据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出口预期触底、地产及信贷等政策不断发力之下,经济将逐步改善。“预计年度GDP同比增速在5.0—5.2%。”

稳健的经济增长预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近期,一系列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也在密集出台。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同日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三条公告,政策“组合拳”四箭齐发,彰显了监管层呵护股市的坚定态度和决心。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近日也上调对中国2023年GDP增速的预测。高盛宏观预测,在库存周期、政策支持、出口的稳步回升三个驱动因素之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全年预计增长5.4%。与此同时,摩根大通和澳新银行双双将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最新增长预测分别为5%和5.1%。

花旗银行也在近期研报中将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花旗银行认为,中国经济已来到周期底部,随着政策趋势升温,市场关注有效需求会否回升。预计中国的零售销售将改善,工业生产将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银行8月时曾将中国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4.7%。此次上调,显示其已由“悲观派”转为“乐观派”。

体现到资本市场上,多家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后市看法趋于乐观。

有外资机构人士表示,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举措切中融资方和二级市场投资方回报动态平衡的要点,对当前中国股市有理由更加乐观,从部分指标来看,市场或已触底。

高盛亚太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慕天辉认为,多项因素显示中资股第四季度有机会向好,建议策略性增持中资股,并预测MSCI中国指数有望在未来12个月获得约15%回报。野村报告显示,看到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政府有明确讯号希望重振经济、金融市场及信心,对中资股维持“策略性增持”看法。

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及全球市场研究部联席主管苏博文表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期,但是当我通过中长期时间观察中国经济,我对中国有很大信心,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出现新的机遇。”

(原标题《除了汇金出手,近期A股这两件事也很重要!》)

编辑 张克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