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粄是传统的客家糕点,使用艾草、糯米粉等材料制作而成,有的地方也叫“青团”或“艾粿”。老一辈客家人对艾草是情有独钟,不仅因为好吃,还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
8月15日,由石井街道田头社区党委、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来深建设者家庭互助会(以下简称“家庭互助会”)联合举办的“客家艾粄制作工艺体验活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如火如荼的开展。现场吸引了3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他们当中有客家人,也有非客家人,有的客家老人会做艾粄,有的客家媳妇不会做艾粄,在艾粄民间工艺师及助教的现场指导下,一众人开启了客家艾粄制作的寻“味”之路。
活动伊始,家庭互助会的社工为大家讲解了客家艾粄的由来、客家人与艾粄的情结、传统艾粄的制作工艺等知识以及表达了组织本次活动“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传统艾粄制作工艺,并传承这一门手艺,使其不被遗忘”的目的和意义,邀请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客家民俗文化的保育队伍中。随后,在艾粄民间工艺师的指导下,居民开始制作艾粄,首先清洗艾草,随后放入烧开的水中大火煮烂,夹出艾草放到糯米粉中,逐步根据需求加入艾草煮过的热水和面……一开始简单的步骤,让参与的居民不以为然,但随着大家揪出的面团大小不一,馅料不好收口,馅料跑出来等问题,大家开始踊跃的举手示意寻求教导,现场一度显得忙碌而热闹。随着第一批艾粄出炉,社工组织居民打包装盒,带着一小支居民队伍出发前往防疫卡点,为坚守防疫卡点的工作员送去慰问糕点,品尝客家美食,感受社区邻里之间的温暖。
活动结束后,艾粄民间工艺师师还对居民的作品及制作过程进行了点评,随后社工也向社区居民发出客家文化保育的邀请,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和了解客家文化,加入到文化保育的队伍中来。在分享环节,参与的居民表示这次开展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客家美食的制作工艺,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美味糕点,还可以让孩子和自己参与到更意义文化保育工作觉得受益匪浅。
(来源:坪山区石井街道办事处)
编辑 姚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