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要引领珠江口西岸城市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0-08-18 16:09
摘要

珠海要立足“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珠海、爱上珠海,成为推进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如今的珠海,早已褪去小渔村的旧貌,蝶变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推进,珠海正向外界释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珠海是一座公认的“小而美”的城市,其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市场规模均相对较小,但生态环境良好、城市环境宜居。正值“二次创业”黄金时期的珠海,如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城市能级量级,从“小而美”迈向“强而美”?对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接受了记者专访。

“走向大而强,珠海有三个机会”

40年栉风沐雨,珠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宜居城市’这一称号不仅是几代珠海人的坚持,也是特区40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丁力认为,珠海的城市环境难能可贵,吸引了不少人才来到珠海。他坦言,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形成的生态环境、城市格局、制度创新等优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前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要从“小而美”迈向“大而强”,珠海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丁力认为,珠海要迅速做大离不开两种力量,一种是政府主导,一种是市场主导。政府主导以大项目投资为主,通过全力配置资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主导则包含了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发展。

“珠海要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三个机会。”丁力介绍说,一是借势新基建发展,争取引进千亿级别的大项目;二是借助毗邻港澳、横琴新区开发的优势招商引资,做好横琴开发这篇文章;三是支持格力电器等本土企业的发展,孵化出更多龙头企业。

“站在珠江口西岸的角度来讲,东岸有深圳,北面有广州,但西岸的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当前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创新能力,相比广深都还有明显差距,珠江口西岸目前还缺乏真正的‘领头羊’。”对此,丁力认为最好的策略就是加强珠海与中山合作,借助“前店后厂”的模式,打造珠江口西岸城市圈。

“珠海的优势在于自身是经济特区、同时还有横琴新区在加速开发,以及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的区位优势,中山的强项则在于生产制造业。通过‘前店后厂’的模式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将产业、产品、市场统一起来。简单来说,中山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珠海提供生产性服务,比如发展总部经济、推动会展业发展等。”

“发展实体经济要在产业链上下功夫”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而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近年来,珠海产业“腾笼换鸟”,原来的旅游业、服务业转向了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产业建设不要到处铺摊子,要注意适当地产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要在产业上下功夫,要在产业链上下功夫。”丁力认为,现在城市发展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小而全,珠海干的事情中山也在干,中山做的事情江门也在做,大家都在抢一碗饭吃,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谁都吃不饱。

“珠海要立足自身优势,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发展局面,在产业、交通乃至配套方面做好规划,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优势产业,避免与周边城市低水平重复配置。”丁力说,除此之外,珠海要进一步培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人民群众要发扬创新精神,培育更多优秀企业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全民创业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把珠海打造成为创业的乐园和热土,使珠海产业转型发展“后劲十足”。

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丁力还表示,相比深圳、广州,珠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大。因此,珠海要立足“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珠海、爱上珠海,成为推进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见习编辑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