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空间涵养“图书馆之城” 深圳多个文体场馆建设迎来新进展 | 聚焦深圳公共文化空间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2023-09-26 07:42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编者按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以“粤书吧”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推动全省各地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有力助推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建设。目前,各地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探索,共建成新型阅读空间2000多家,进一步编实织密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起,深圳特区报推出“聚焦深圳公共文化新空间”系列报道,重点关注环境舒适、功能完备、独具特色的文化新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圳图书馆北馆。深圳图书馆供图

本月,深圳多个文体场馆建设有了全新进展。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图书馆北馆即将向市民开放;深圳自然博物馆也于近日进入到全面快速施工阶段;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正式封顶,大沙河文体中心项目初现雏形……在最新公布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新空间重点品牌列表中,深圳有201家单位上榜,分布在全市各区各街道。高水平文化场馆加速建设、高品质文艺活动越来越多、文化生态越来越好……深圳不断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建设现代文明之城、培育现代文明市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预计年底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近年来,广东省按照“一吧一特色”“一市一品牌”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以“高颜值+新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2022年1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出了20个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深圳罗湖区悠·图书馆(东晓街道/IBC珠宝图书馆)和盐田区图书馆海书房-灯塔图书馆获此殊荣。其中,盐田区的智慧书房,外观造型别具一格,拥有“灯塔”“听海”“邂逅”等富有诗意的名字、“文化+科技”的创新性功能,成为市民喜欢的文旅栖居地,仅“灯塔书房”日均服务读者就超过2000人次,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盐田区灯塔图书馆。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细心的市民不难察觉,在高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上,深圳起步很早。2003年,深圳就首次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新思路和新目标。“图书馆之城”是一个形象概念,即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79个(包含市级公共图书馆3个,区级公共图书馆9个,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室)767个),各类自助图书馆307个,共同形成了覆盖深圳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举办线上、线下各类读者活动1.82万场,参与市民达1931.07万人次。与此同时,深圳还涌现出了“简阅书吧”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品牌。自此,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100%全覆盖,“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更加优质。

在深圳湾公园白鹭坡书吧,市民在认真阅读。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夜幕降临,深圳图书馆北馆的工作人员还在为顺利开馆忙碌着。建成后,这里将定位为集文献收藏、全民阅读、社会教育、思想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意创造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智慧图书馆,与年接待到馆读者450万人次的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共同构成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双璧,成为涵养城市精神的文化殿堂。

“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近年来,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以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延伸阅读、艺术服务触角,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焕发生机与活力。用一间间“美得很、坐得住、玩得好”的文化空间,涵养城市文明底色。

(原标题《深圳201家单位上榜省公共文化新空间重点品牌 诗意空间涵养“图书馆之城”》)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