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虹雷做客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漫话深圳千年盐场、蚝场和珍珠场
晶报APP‍ 余梓宏
2023-09-22 22:08
收录于专题:大视野

您知道深圳的古盐场究竟有多古吗?您知道深圳产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吗?您知道深圳是千年蚝乡吗?

9月21日,深圳本土民俗文化学者廖虹雷做客“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一季——鹏城史话第七期活动,他以深圳千年盐场,千年蚝场,千年珍珠场的历史故事证明现代化都市的深圳,并非是从沙滩崛起的一座城市。深圳不仅有7000年的人类活动史,还有1000多年的城市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

主讲嘉宾廖虹雷(陈顼颢 摄)

廖虹雷表示,深圳枕山面海,自古“开门见海”,海中取盐。古人视盐为宝,人无盐不活,有盐则安,故县名“宝安”。深圳古盐场,实际上是宝安古盐场,含福永沙井、南头后海、西乡盐田、盐田西岭吓和大鹏叠福一带盐场。

(主讲嘉宾供图)

深圳的盐史可追溯至元封元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官办盐、铁的建议,在全国28个郡设立“均输盐铁官”,宝安南头是朝廷在南海郡设立东、西两处盐官驻地之一,后来被称为“东官盐场”。其时,宝安盐税成为朝廷官府重要的税源,使得它的地位迅速提升。

古人是怎么生产盐的呢?主要有两种方式,廖虹雷介绍。一种是煮盐,古人用细竹织成巨型锅,内外涂抹蚝壳灰煮盐;一种是晒盐,煮盐耗柴草多,明朝天顺年间始用“白日晒盐”,就是围堤造盐田。无论是煮盐还是晒盐,日子都过得很苦。“敲竹杠”“盐焗鸡”的典故就来源于这段盐业历史。

(主讲嘉宾供图)

宝安盐场在宋朝时期走向鼎盛,盐场、盐栅和盐务遍布全县沿海地带。直到1999年深圳最后一个龙歧盐场歇业,曾经辉煌千年的古盐场才淡出我们的视野。

讲到深圳作为千年蚝乡,廖虹雷介绍,早在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确实有东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卢亭者,卢循昔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唯食蚝蛎,垒壳为墙壁”的记载。如今沙井步涌村江氏大宗祠和好些古代民居,用蚝壳做墙的仍数百年不倒。

北宋著名文学家梅尧臣也曾写过一首《食蚝》诗,诗中写到:“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廖虹雷指出,归靖,就是现在深圳沙井一带的古称。上千年前,官宦就“雅闻”沙井蚝,极想饱吃一顿,可见当时沙井蚝的名气非常之大。蚝的生产通常经历了采苗、养蚝、挒蚝、寄肥、开蚝等过程,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深圳现在依然有十分美味的蚝宴,整个蚝宴8、9个菜都是蚝,保留了蚝的原汁原味。

(主讲嘉宾供图)

蚝宴(主讲嘉宾供图)

古语云:“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廖虹雷介绍,汉唐时期,岭南有两地南珠,一是廉州的合浦(今属广西),称为合浦珠,二是宝安的大步(今大鹏湾与香港的大埔吐露港),称为南海珠。然而,由于过度采集,明末清初,著名的深圳天然珍珠就此消失。

(主讲嘉宾供图)

1959年,根椐周恩来总理指示,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大鹏东山岛建立国营珍珠养殖基地,成为著名“南珠”的主要产地之一。“改革开放后,深圳市水贝珠宝黄金产、研、销额占全国七成之多,应该与深圳悠久的珍珠历史不无关系”,廖虹雷说。

(主讲嘉宾供图)

本次活动采用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深图微信视频号、微博、B站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近1万人次。

【嘉宾简介】

廖虹雷,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名专家库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文化学者,出版《深圳民俗寻踪》《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深圳民歌民谣》等民俗专著10本,获全国、省、市文化奖项30多种。‍‍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余梓宏

编辑:李一凡

(作者: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