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喀同心谱写万里山海情——深圳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2023-09-20 06:52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喀什,昆仑山下,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深圳,南海之滨,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从帕米尔高原到南海之滨、从深喀大道到深南大道,深圳与喀什的情谊,连绵不断。

记者近日随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采访团赴新疆喀什采访,行车驶入深喀大道,深圳援疆印记随处可见:比亚迪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奔跑在路上、布满现代化楼宇的喀什深圳城内人来人往、充满深圳元素的喀什大学里学子勇于创新……

印有深圳援疆字样的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行走在喀什的大街小巷,让出行更方便。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市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自2010年首批对口支援新疆干部抵疆后,13年来,深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治疆方略,先后派出援疆干部人才1629人次,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26.56亿元,组织实施和带动各类援疆项目894个,带动各类投资310多亿元,社会捐赠6.37亿元。

深圳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把握肩负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在经济、贸易、技术、创新、人才、开放等方面的优势,以“深圳所能”服务“喀什所需”,使受援地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助昆仑山下的“丝路明珠”绽放璀璨华光。

深圳援建的一批标杆项目和精品工程,融入了受援地的生产生活中,像跃动在喀什市和塔县大地上的音符,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援疆华章。

万里援疆 民生为重

塔县“深塔友谊大桥”,这座深圳援建的桥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塔什库尔干河两岸,连接起从乡到县城的路,承托起近万人便利通行的期盼。

深塔友谊大桥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桥。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张国防 摄

曾经,当地居民从班迪尔乡到县域需要绕行十多公里,多走两个小时;如今,走一趟只需十多分钟。

曾经,班迪尔乡默默无闻。如今,她摇身一变为一二三产融合特色产业小城镇——坎儿洋村作为国家级“4A”级景区迎来了疆内外更多的游客;巴扎达什特村的雪菊开得更加鲜艳,销售供不应求;波斯特班迪尔村和新迭村的沙棘硕果累累;新建的沙棘果加工厂让村民看到了更多希望……

“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帮扶下,我们的家乡就像塔吉克新娘一样美丽漂亮。”当地村民这样形容道。

“深圳援疆资金具有双‘80’的要求,8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改善民生,8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基层基础项目建设,从而推动资金向边远地区和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倾斜。”塔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师林刚向记者表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组数字映射出民生优先的援疆理念,一项项事关各族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一个个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深圳对口援疆精准发力,产生了接地气、强基础、暖人心的效果。

走进喀什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室,眼前是一桌子的玩具、教具、收纳盒、文具。很难想象,这里在一个月之前是工具尚不齐全的房间。如今在喀什妇幼治疗师孙雅洁的布置下,室内的陈设变得有模有样。

2023年6月4日,深圳援疆“十四五”规划重点帮扶项目——喀什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东城新院全面落成开诊,图为剪彩仪式合影。

孙雅洁是一名来自深圳市宝安中医院的医师,7月初抵达喀什。“东城院区是今年6月初正式投入使用的,我还记得最初来到医院报到的那天,这个科室的物品寥寥无几”,她当即决定自费购置一批物品,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将工作开展起来。

来自深圳市儿童医院的黎红平医师,刚来喀什不久,便接诊了仅28周、体重只有1.45公斤的早产儿,在援疆产科专家和当地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看护下,婴儿体重增加到2.1公斤,达到了出院标准。

这个早产儿救治案例,刷新了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低体重儿成功救治的纪录。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在这里,深圳按现代医院理念援建塔县人民医院,并帮扶其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守护居民生命健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深圳医院”。

塔县唯一一所二级综合甲等医院——塔县人民医院。

采访团9月2日上午走入塔县人民医院,“深圳援疆”四个大字就刻在医院门前,与深圳援疆支医队的医生们进行交流时,当他们回忆起克服高原反应、依旧坚守岗位的经历时,泪水浸润了很多医生的眼眶。

深圳援疆支医队副队长、塔县人民医院院长陶水英说:“我们来了之后,在努力提高诊疗水平、规范管理的同时,开展医疗带教18次,培训人数达到了280人,我们希望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10年以来,深圳先后选派48批共494名医疗援疆干部人才赴受援地开展援疆工作,累计投入医疗援疆资金5.3亿元。

2017年起,深圳创新发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打破援疆省市、受援地州界限限制,改变了过去医疗援疆短期分散的格局。通过援疆干部们的接续努力,受援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喀什大学新泉校区,矗立着一块纪念铭文,这是为感谢深圳的帮助而设立。2013年6月,深圳出资10亿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署了《共建喀什大学备忘录》,引进深圳设计研究院对喀什大学新泉校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喀什大学新泉校区。

一所学校托起一个民族的希望。塔县教育事业师资力量短缺,基础设施简陋,加之边民居住分散,学生就学困难,异地办学刻不容缓。

深圳异地援建了深塔中学,选址疏附县,201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其效率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作“深圳速度”。这里是塔吉克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未来,塔县绝大部分高中生将从这里走出来。

这仅仅是深圳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十余年来,深圳不断为当地学校发展助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深喀两地学校结对共建,累计安排教育援疆项目125个,投入资金30余亿元……受援地学校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山水一程,民生百事。受益于大规模的深圳援疆投入,喀什市及塔县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立足长远 产业先行

9月5日12时,一列装有640吨伽师西梅的冷链专列从新疆喀什站驶出,开往深圳平湖火车站,中转后销往华南各地,这是由喀什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首趟冷链专列。

中集生鲜冷链货车发车。

9月15日,深圳至喀什的直飞航班开通,大幅缩短两地通达时间,进一步加强深圳与喀什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一趟是冷链专列,一趟是直飞航线,两条线路的往来,既承载着“促进民族交流,助力一带一路”之重任,又标志着深圳与喀什间的交流合作按下了“快进键”。

乘坐深圳直飞喀什首航班机的旅客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在值机柜台前合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喀什的区位优势非常独特!”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谢海生表示,喀什是新疆与中亚、南亚、西亚经济交流的枢纽地区,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具有“五口(岸)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越来越多的经贸合作往来,将有效聚集广东沿海资源向中亚南亚辐射。

由深圳支持喀什建成的南疆首个综合保税区——喀什综合保税区,是喀什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支撑。据介绍,今年1至6月喀什综合保税区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82.9亿元,同比增长201.6%,在全疆4个综保区中排名第一,高出去年同期123.2亿元。

喀什综合保税区。

据了解,2022年4月,深圳港集团正式进驻喀什综保区主导运营;今年6月,深圳港集团与广物集团在综保区合作成立了新疆中吉乌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在此主导下,被誉为“一带一路”上“铁公机战队”的“大湾区—中吉乌”中亚/南亚/欧洲多式联运班列,迎来常态化、规模化运营,大湾区企业向西出口的陆路通道被全面打通。

曾经的古城喀什被称为站在东西方交融的“十字路口”,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大背景下,从南海跨越、从喀什出发,一路向西,深喀合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一趟路途带动一项产业的发展,一项产业又照亮一群人生活的路途。

在塔县县城25公里外、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冲积平原上,77600块光伏电池板组件形成一片庞大的方阵,吸收着太阳的能量。这便是深能福塔光伏发电站。

大楼内,几名身着工作服的工程师,正在仔细监控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以保证电站的平稳运行。

“我们的工作就是追着太阳走,只要有阳光,我们就在工作。”深能福塔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运维工程师刘安民告诉记者。

“我们生产的电通过国家电网输送到各地,产生的全部收益可分配利润部分,全部反哺于塔县的乡村振兴工作。”电站站长张欣说。

他还补充道,深能福塔光伏发电站2022年完成年发电量3364万千瓦时,这意味着一笔不小的电费收入将惠及塔县的每家每户,其中就包括在一旁来自塔县的运维师。她很开心,能在家门口就业,身旁人都十分羡慕。

疏勒县深圳能源2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

当地民众常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人”,诚然,塔县自然光照条件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年平均2830小时以上,是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场的理想之地。但在海拔约3300米的高原上建设光伏发电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7年,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出资900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深圳能源集团自筹8400万元用于该项目建设,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新疆首个集中式扶贫光伏电站在塔县落地。正如“深能福塔光伏发电站”名字一样,这里镌刻着深圳与塔县的情谊。

发电站建成后,喀什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幕就此拉开。据了解,深能源塔县120万千瓦抽水蓄能和疏勒2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已进入前期工作开展,深圳还招引比亚迪、兆恒能源、安德光电、嘉博电子、米钠科技、拓日新能等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助力受援地构建全链条新能源产业矩阵。

产业“输血”更“造血”。

初秋,走进喀什帕哈太克里乡,放眼望去,上万亩稻田,金黄与翠绿交相辉映。村民穆耶赛尔没有见过大海,但他家种的“海水稻”,让他的“钱袋子”鼓了不少。

帕哈太克里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受盐碱地限制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不高。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海水稻,不仅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里生根发芽,还成功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

帕哈太克里乡“中农海稻”长势喜人

未来,这里将建设以海水稻为主题的智慧农场、创新产业集聚区和帕哈太克里乡特色文旅集散地。

新疆中农海稻喀什帕乡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朱星表示,中农海稻公司为帕乡贫困户免费提供耐盐碱稻种子,今年平均亩产有望达600公斤,实现全乡农民增收近千万元。基地所产“帕乡水鸟”海水稻米更是走上深圳市民餐桌,广销全国各地。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在援疆干部的引领下,“南雁北飞”和“引凤筑巢”正变为现实。短短几年间,南疆地区一批内地优势产业和企业相继涌入,当地经济实现了前所未见的飞跃。

谢海生介绍,2010年以来,深圳共投入产业援疆资金39.4亿元,安排产业援疆项目294个,与十余年前相比,如今喀什市与塔县的GDP总量双双实现超三倍增长。

深圳携手喀什坚定不移聚焦深喀产业合作,推动产业互促共兴、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力深喀两地开辟国际国内市场新领域、拓展国际国内资源新赛道。

润物无声 文化浸润

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就不算到喀什。

喀什古城是坐落在古丝绸之路、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这是一座城的巨变——深圳帮助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开通了“深新号”援疆旅游专列。

喀什古城的迷人夜色。

走在古城内,这里游人如织,街巷弯曲幽深,商铺林立,各式民俗饰品琳琅满目。晚上10时,华灯初上,这里才刚开始热闹起来。

步入“古丽的家”中,小院内被游客挤满。80岁的司马义·萨迪克唱起歌跳起舞,与游客们展开互动。这位“喀什老爷爷”每天都会在喀什古城门前跳舞,在网上具有很高的人气。

喀什古城景区开城仪式现场。

“我是新疆艾尼,记着新疆‘爱你’。”这句让许多本地人耳熟能详的话,是网络达人艾尼的抖音视频开场介绍。当他回忆起今年的直播历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在深圳援疆的帮助以及腾讯的流量扶持下,他的单场直播观看人数破百万,“现在我能够更好地宣传自己的家乡,帮助喀什打造一个更响亮的名片。”艾尼笑着说。

喀什古城直播中心负责人苏洁说,不少主播都能够通过销售产品,增加自己的生活收入,古城内的小型直播间日均销售额能达到1000多元。

深喀数字经济(电商)产业示范基地。

从喀什出发,通过中巴友谊雪山路,来到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三国接壤的塔县,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塔县独有的风光。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推动塔县班迪尔乡、“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冰川公园、达布达尔乡乡村等旅游文化基地等建设。尤其以华侨城为代表的文旅龙头企业,正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小镇,创新乡村旅游形式和载体,引领受援地群众增收致富。时间雕琢的痕迹,不断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此处蓬勃的文旅发展。

文旅融合全面推动的场景,正在这片土地上演。据了解,深圳支持推动文博会首次走出深圳,今年6月“文博会首届新疆展”与第十三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在喀什成功联办。此外,还持续加大在深旅游推广力度,在深成功举办了“新疆是个好地方——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2023喀什旅行季专题推介会。

源源不断的文旅产业支持,不仅为南疆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更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强音。

“深圳帮助塔县建了学校、医院、发电站,我一直梦想着去深圳看看,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来这里之后我见到了很多深圳的叔叔阿姨和小伙伴,他们都很热情和善。”

深塔中学深圳支教老师林妍坤在辅导学生。

沙来克提·苏里力凯提是一位来自塔县塔干乡瓦尔希迭村的孩子,也是深塔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8月25日,他来深圳参加“手拉手”夏令营交流活动,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也是他第一次离开新疆。在深圳,来自塔县的少年们,在西涌海滩与大海深拥,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感受自然。

两地群众心连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据了解,深圳援疆前指积极推动深喀两地各类学校、医院结对,开展线上“云结对”,线下书信“手拉手”活动。目前已有21万名喀什各族青少年学生通过书信与深圳学生建立永久结对,每月不定期线上视频、线下书信沟通,深圳与喀什青少年之间搭起一道互帮互助的“连心桥”。

深圳对口援疆正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也正汇聚建设幸福新疆、共圆伟大梦想的合力。

久久为功 共绘未来

喀什市与塔县,一市一县,一直寄托着深圳的牵挂。

2010年,中央召开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掀开了深圳对口援疆的帷幕。同年5月16日,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成立,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喀什市协调对口援疆各项工作。

衔命而动的深圳,在援疆中一往情深。一批批深圳的干部从南海之滨奔赴喀什,做规划,谈项目,用“深圳精神”一次次刷新着“深喀速度”。

成绩有目共睹。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受援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喀什市和塔县实现脱贫摘帽,喀什古城和塔县帕米尔旅游区双双成功创建5A级景区,深圳为当地新建安居富民房近七万套,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0多所、大中小学校(含喀什大学)17所……

赓续精神,续写新篇。

在与深圳援疆干部座谈交流中,从深圳大鹏新区来此任职塔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的师林刚,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塔县的产业发展状况,他对这片土地的熟悉程度,一点也不像是刚来几个月的外地人。

从深圳市人民医院来此任职塔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的曾姝丽,一次又一次克服各种高海拔带来的困扰,在此完成对“生命的守护”。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柯宇星刚到喀什“岗前培训”,恰逢一旅游女孩严重高反紧急求助,他用一部手机在线上对女孩进行问诊,将她从生死边缘拽回。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代明军来到喀什大学任职后,不遗余力地将深圳的教育资源引进来,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尽心尽力。

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党的二十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一批批深圳的援疆干部人才,同新疆各族儿女一道奋斗、砥砺前行,在昆仑山脉和雪域高原写下动人的诗篇。

站在新起点,矢志新奋斗。

如今,深圳援疆力量没有停步歇息,正马不停蹄地推动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

音乐剧《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舞台情景。

——招商引资迎来突破。2023年1至8月,累计组织219家企业先后参加喀交会、广博会等大型展会,共洽谈对接商协会、企业600余家,举办参办中大型招商推介会11次,对接项目97个,计划投资224.79亿元;推动落地项目57个,区外到位资金额 129.81亿元。

——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深圳援疆前指支持喀什率先在全疆14个地州中完成地区平台与自治区“跨省通办”中枢系统对接,完成地县两级307个政务服务部门电子印章申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最快送一次”。

——聚焦民生福祉。深圳社会工作援疆以深喀社工站为抓手,聚焦公益力量培育,截至目前,已培育了一支280人的本土社工专业队伍,发展了一支2000余名喀什志愿者队伍,先后培育孵化了喀什市社会工作协会、喀什市残疾儿童服务中心等19家社会组织,为喀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社工人才队伍。

——推动旅游兴疆。今年1至7月,喀什市累计接待游客1189.95万人次,同比增长65.50%;实现旅游收入81.39亿元,同比增长96.93%;塔县累计接待游客54.05万人次、同比增长48.28%,实现旅游收入38950万元,同比增长100%。

据统计,当前深圳市在疆干部人才共231人,全年安排援疆资金11.3亿元,援疆项目70个。截至目前,资金到疆率100%,项目开工率100%。

滚滚江水,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巍巍群山,镌刻着援疆干部人才的无悔誓言。

十余年来,深圳援疆力量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勇于担当,在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苦干实干,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上用心用情,努力同全国人民一同迈向全面小康,阔步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深喀同心谱写万里山海情。

记者手记




喀什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时光荏苒,深圳对新疆喀什市、塔县的援疆合作已有十余载。在傍晚的余晖下,我站在喀什大地,凝望着这片土地上深圳援疆工作的壮丽画卷,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敬意和感慨。

南疆最宽阔的深喀大道,南疆规模最大的深圳产业园,已将“深圳援疆”四个大字写在昆仑山下的这片土地上;穿梭城内的新能源大巴,车身“深圳援疆”四个大字变成了一道流动风景线。

深圳的援疆工作聚焦于多个领域。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旅游业发展,深圳都发挥出强大的引领作用。喀什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打造独特的古城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深圳援建的深能福塔光伏发电站,为当地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通过招商引资,深圳为喀什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让当地民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走进喀什古城、喀什综合保税区、喀什市人民医院东城分院等地,目睹了深圳援疆力量为当地居民带来的生活巨变。

从帮助喀什建设学校、医院,到推动旅游业发展,深圳的大量投入让当地百姓深感温暖和关爱。喀什人的笑容是对深圳援疆工作最好的回馈。他们将深圳人视为朋友、亲人,大家共同努力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的画卷。

在和援疆干部的交流座谈会上,我有幸与深圳援疆干部们进行了深入交谈。当谈论起深圳与喀什的合作,他们满怀激情和使命感。“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最有名的口号。深圳援疆干部则说,“来了就是喀什人”。在他们身上,“深圳援疆”成为了一种精神,“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精神。

深圳与喀什相隔数千公里,在援疆的征程中,相互依托、相互支持,谱写了一段深喀携手同行的“山海情”。

(除署名外,本文其他图片来源:深圳援疆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深喀同心谱写万里山海情——深圳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